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咸阳(乾县)之行(4):唐高宗乾陵、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2014-09-05 21:34:52)
标签:

陕西

咸阳

乾陵

李治

武则天

分类: 旅游·参观

咸阳(乾县)之行(4):唐高宗乾陵、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8月5日一早,赶往西安火车站的旅游集散点,乘坐游3路前往乾陵,参观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墓,及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陪葬墓。

 

从西安市区去乾陵,只有游3路一趟车,而且每天只有很少的几班,且“车满走人”,根本不设“发车间隔”,更没有“末班车”。到了乾陵之后,才发现,下午想要顺利乘坐游3路返回西安市区,就得按照规定的时间参观完毕,否则“过时不候”。果然是店大欺客!

 

唐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李治下葬。但乾陵的修建工程依旧继续,直至神龙元年(706年)武则天离世,次年唐中宗李显下令将其与高宗合葬。乾陵,于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6/mw690/001kdNU6zy6LOhCMcjra5&690

 

乾陵

 

http://s10/mw690/001kdNU6zy6LOiCX6SRa9&690

乾陵    宣传册

 

关中地区“不缺”汉陵,更“不缺”唐陵,但在诸唐陵之中,最负盛名,游客纷至的唯一座乾陵而已,究其原因,想必还是这里安睡着一代女皇武则天。

 

乾陵依梁山北峰“凿山为陵”,南面二峰海拔较低、东西对峙,形似乳房,俗称“乳峰”,其中间为司马道。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座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建筑物,但如今均已荡然无存。

 

司马道两侧安放着鸵鸟、仗马与牵马石人、石翁仲等石刻。虽历代大部分帝陵前均安放石刻,但这些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虽历代各有变化,但均以乾陵为蓝本,大同小异。

 

http://s11/mw690/001kdNU6zy6LOhGWH4S8a&690

 

乾陵    石翁仲

 

相比于乾陵陵山,无字碑更加吸引游客们的目光。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鳞甲分明,静中寓动,但未题写碑额。无字碑正背两面均未刻一字碑文,唯碑侧刻有升龙图两幅,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关于无字碑为何“无字”,历来说法不一,民间有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勋非文字所能表达,武则天深知罪孽重大难以撰文,武则天将功过留于后人评说。但稍加思索便可得知,这些说法都是出于人们对武则天其人的好恶评说而来,完全没有考虑历史变故与帝陵制度。除这三种纯属无稽之谈的说法外,还有一种在导游口中“最靠谱”的解释,中宗李显不知该称武则天为皇帝还是皇后,故而未撰碑文。但这也绝不能成为帝陵出现“瑕疵”的理由。

 

在没有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印证的情况下,一切说法都只能使猜想。相比于“称呼”这种类似于明代“大礼议之争”的说法,从文学浪漫主义的角度,我更愿意认为是中宗李显(包括群臣)不知当如何评价武则天的功过,甚至是根本不愿意去评价武则天的功过。特别是中宗李显,在弘道元年(683年)即位后,仅仅一年便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并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在武则天掌权及执政的几十年间,中宗李显亲眼目睹了兄长章怀太子李贤从被废到自尽,亲眼目睹了年仅19岁的儿子儿子懿德太子李重润被武则天杖杀而死,也亲眼目睹了年仅17岁的女儿永泰公主李仙蕙因惊悸难产而亡(此说据墓志,但史书多记载永泰公主死于坐罪)。短短几十年间,中宗李显经历了自己被废帝位,兄长、儿子、女儿死于非命,可以说,在母亲武则天的“神威”之下,几十年来中宗李显过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面对自己的生母,同时又是残害手足骨肉的刽子手,历史想让中宗说些什么呢?历史能让中宗说些什么呢?

 

http://s11/mw690/001kdNU6zy6LOhHIBEm8a&690

 

乾陵    无字碑

 

与无字碑的“盛名”大相径庭的,是由武则天撰文、中宗李显楷书的述圣纪碑。碑文原有约8000字,其内容主要为歌颂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只可惜经历千年风雨剥蚀,现仅能辨认不足200字。

 

http://s12/mw690/001kdNU6zy6LOhHTZur2b&690

 

乾陵    述圣纪碑

 

在乾陵,和无字碑同样出名,也充满谜团的,是六十一尊蕃臣像。这六十一尊蕃臣像双手前拱,谦恭而立,似为乾陵送葬队伍。但令人费解的是,这六十一尊蕃臣像全部佚失头部。部分专家推测,这一现象可能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华县大地震有关。也有专家认为,可能亦与明末清初战争有关。

 

http://s7/mw690/001kdNU6zy6LOhGO1JI06&690

 

乾陵    蕃臣像

 

懿德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隅,为乾陵陪葬墓,于1971年进行考古发掘。懿德太子李崇润为唐中宗李显长子,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封为皇太孙。嗣圣元年(684年)中宗失位,李重润被废为庶人。后于武周大足元年(701),为人谗构,被武则天杀害,年仅19岁。中宗李显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年)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神龙二年(706年)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回乾陵陪葬,特恩“号墓为陵”。懿德太子墓作为乾陵陪葬墓,于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1/mw690/001kdNU6zy6LOhELhVw1a&690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墓冢由墓道、过洞、天井、小龛、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等主要部分组成,虽然墓葬曾遭盗掘,但仍出土太子哀册、鎏金铜马饰、三彩俑等珍贵文物。唐代墓葬内的壁画历来伟是人所中,懿德太子墓自墓道以至后世皆绘有精美壁画,其中不乏《阙楼图》《宫女图》《天象图》等精品之作。

 

http://s11/mw690/001kdNU6zy6LOhEfCv80a&690

 

懿德太子墓    墓室内景

 

《阙楼图》,位于绘于墓道内,以母阙为构图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母阙最高。台基由砖筑成梯形,阙楼为庑殿顶,顶置鸱屋.屋身的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四周回廊环绕。阙后背景衬以林木、山峦。此图为了解唐代阙楼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好的例证。《阙楼图》(原作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13被年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http://s5/mw690/001kdNU6zy6LOhEywGE24&690

 

懿德太子墓    《阙楼图》(复制品)

 

懿德太子墓后墓室内放置石椁一具,椁内残存一男一女两具被搅乱过的人骨架。经鉴定,男墓主年龄不超过20岁,与文献中懿德太子卒年仅19岁和以裴粹已死之女为冥婚合葬等记载相吻合。

 

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隅,为乾陵陪葬墓,于1971年进行考古发掘。。章怀太子李贤为唐高宗李治之子,调露二年(680年),武则天怀疑李贤谋反,将其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遣酷吏至李贤居所,逼令自尽,年仅29岁。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追加李贤司徒官爵,迎其灵柩返还长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为皇太子,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章怀太子墓作为乾陵陪葬墓,于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4/mw690/001kdNU6zy6LOhGBNBN43&690

 

章怀太子墓

 

和懿德太子墓相比,章怀太子墓中壁画更为精美,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等都是稀世珍品。其中《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原作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13被年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客使图》位于墓道东壁,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穿着初唐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三人雍容自如,神情肃穆,似乎正在商讨事宜。后面三位,为首一人秃顶,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身穿翻领紫袍,腰间束带,足穿黑靴,推断应是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一人面庞丰圆,须眉清晰,朱唇,头戴尖状小冠,冠前涂红色,旁边加插鸟羽,身穿宽袖红领白短袍,下穿大口裤、黄皮靴,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使节。最后一位头戴翻耳皮帽,圆脸,身着圆领黄袍,腰间束黑带,外披灰蓝大氅,下穿黄色毛皮窄裤、黄皮靴,应来自我国东北靺鞨族。有学者推测,这幅《客使图》表现的是各国使臣不远万里赶赴而来,为章怀太子送葬的情景。

http://s8/mw690/001kdNU6zy6LOhIwTeD07&690

 

章怀太子墓    《客使图》(复制品)

 

《马球图》绘于墓道西壁,共绘有20余位骑马人物。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马球运动兴起于汉代,关于其起源地观点不一,有西域、波斯、西藏等几种观点。马球运动,至唐代达到顶峰,唐代皇室在大明宫麟德殿、清思殿以及内苑、神策军驻地等处均设建马球场。

 

http://s15/mw690/001kdNU6zy6LOhI9uwKbe&690

 

章怀太子墓    《马球图》(复制品)

 

永泰公主墓与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同为乾陵陪葬墓,于1960年进行考古发掘。永泰公主李仙蕙,为唐中宗李显之女,以郡主下嫁于武则天侄孙魏王武延基。唐长安元年(701年),李仙蕙死于洛阳,年仅17岁。中宗李显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永泰公主墓作为乾陵陪葬墓,于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2/mw690/001kdNU6zy6LOhFfkvne1&690

 

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关于永泰公主李仙蕙的死因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略有矛盾。据《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但永泰公主墓所出墓志铭明确记载其死于“珠胎毁月”(即难产而死),另据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块骨盆碎片,经科学测量与鉴定,认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狭小,并结合墓志铭“珠胎毁月”句,认定其死于难产更符合历史真相。但同时,墓志铭中也有“自蛟丧雄愕,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等句,因此有人认为其“难产”或许更偏重心理原因而非生理原因,当然,也并不排除是因其祖母武则天的“人为干预”导致其难产。

 

和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一样,由于墓葬被盗,所出文物并不丰富,也不算精美,但墓葬内壁画却基本保存了下来,其中以《宫女图》最负盛名。

 

《宫女图》位于前墓室东壁,共绘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又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烛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宫女图》(原作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13被年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http://s5/mw690/001kdNU6zy6LOhF4L8o14&690

 

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宫女图》(复制品)

 

以永泰公主墓为依托,修建有乾陵博物馆,开放有“乾陵文物精品展”“武则天时代展”“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等三个展览。其中以“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最佳,这个展览以胡俑为主要展品,以胡风为主要思路,通过一件件胡俑文物将那个时代中西文明的交往浅要呈献给观众。

 

http://s8/mw690/001kdNU6zy6LOhG5u0ne7&690

 

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乾陵文物精品展”展厅


http://s4/mw690/001kdNU6zy6LOhGpqw3e3&690

 

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鎏金马饰

【唐,陕西省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

http://s8/mw690/001kdNU6zy6LOhFou6Xd7&690

 

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武则天时代展”展厅

http://s8/mw690/001kdNU6zy6LOhFCUD597&690

 

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彩绘骑马带猞猁狩猎女俑

【唐,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金乡县主墓出土】

http://s12/mw690/001kdNU6zy6LOhFKBdxdb&690

 

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展厅

http://s3/mw690/001kdNU6zy6LOhFWVuqe2&690

 

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    彩绘戴尖帽胡人牵马俑

【唐,陕西省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