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行(2)——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点石园(石刻艺术馆)

标签:
江苏徐州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点石园 |
分类: 旅游·参观 |
徐州之行(2)——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点石园(石刻艺术馆)
1月3日一早,乘公交车前往龟山汉墓参观。1月2日参观的狮子山汉墓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二龟山汉墓则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陵墓。虽同为西汉楚王陵,但由于下葬时间、下葬环境、国家实力有所不同,两代楚王的陵墓规模、下葬风格也有所不同。
http://s15/mw690/486aa912t7b87f5ae827e&690
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点石园(石刻艺术馆)
http://s12/mw690/486aa912t7b87f57fa3bb&690
龟山汉墓
与狮子山汉墓刘戊夫妻“同茔异穴”不同的是,龟山汉墓虽名义上遵循了“同茔异穴”的古制,却为刘注的夫妻合葬墓。该墓于1981年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首次发现,同年和1992年,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对北墓道及整个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虽经历当地群众盗挖、哄抢,考古学家依旧在墓内清理出青铜器、金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尤为难得的是,在楚王棺室内还出土有刘注龟钮银印一枚,从而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龟山汉墓墓室前,一块名为“第百上石”的石碑陈列在大厅中央,其上镌刻着9行44字,异常有趣:“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大意是说:我的棺椁内没有陪葬精美的鼎彝、华贵的服饰、珍贵的金玉,后世之人,见此铭刻,一定倍感寒酸,为我悲伤。虽然今人看来多少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可笑,但我觉得,这些文字充分反映了中国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与埃及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石碑“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之翼将会垂临在他的头上”的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一块小小的石碑决不能挡住盗墓者的光顾,但这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却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曾停歇。
龟山汉墓分为南北两个甬道,长度均为56米,长度差仅为11.90厘米。其中,南甬道通往楚王墓,两侧有楚王车马室、马厩、庖厨室、礼乐器具室、武库、厕间,以及楚王棺室。北甬道通往王后墓,两侧有王后车马室、庖厨室、礼乐器具室、前殿,以及王后棺室。之所以说龟山汉墓与狮子山汉墓相比,随同尊“同茔异穴”的葬制,却只能成为“名义上”,是因为在龟山汉墓楚王与王后确实下葬与两座墓穴之内,但其间却开凿了一座壶门,即两墓之间的通道,意在王后“开门寻夫”,使楚王与王后相会。
http://s8/mw690/486aa912td34f9b38e227&690
龟山汉墓
http://s15/mw690/486aa912td34f9b6e561e&690
龟山汉墓
http://s16/mw690/486aa912td34f9baf221f&690
龟山汉墓
龟山汉墓有一与其他汉墓不同之处,楚王棺室并非位于陵墓最尽头(最东端),而是位于陵墓中后部。据考据学家分析,楚王原棺室确实位于陵墓最尽头(最东端),但因为开凿时出现一天然裂隙,才将楚王棺椁移至西侧的。
龟山汉墓楚王棺室内有一“谜团”,墓室北墙清楚的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有人认为是长期深水或石质不同所致。旅游部门讲起命名为“楚王迎宾”图,还专门请了演员,身着汉服合影明示。但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所谓的“楚王迎宾”图完全是今人的想象与附会罢了。
http://s9/mw690/486aa912td34f9f5d5fd8&690
龟山汉墓
圣旨博物馆为一家民营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圣旨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圣旨百余道,为观众了解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封赠公牍文书的形式、书法艺术、装裱艺术等提供了资料。
http://s1/mw690/486aa912t7b87f6d60ff0&690
圣旨博物馆
圣旨博物馆虽然主题新颖,但布展乏善可陈,缺乏系统与条理性。尤其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馆内几乎没有用心的布光设计,很多时候靠得完全是自然光。众所周知,纸质与绢质文物尤其需要精准的灯光,否则对文物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http://s4/mw690/486aa912t7b87f69866d3&690
圣旨博物馆
http://s12/mw690/486aa912td34fa1477f9b&690
圣旨博物馆
点石园同样为一家民营博物馆,馆内收藏了自西汉至近现代的石刻、砖雕、木雕近两千件。
http://s15/mw690/486aa912td34fb174ebde&690
点石园(石刻艺术馆)
http://s10/mw690/486aa912t7b87f8181069&690
点石园(石刻艺术馆)
虽然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点石园(石刻艺术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三者本身并无内在关联,完全是“拼盘式”的“大杂烩”。为了旅游经济,有关部门,将三者“合三为一”,捆绑销售,虽然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却在文化层面大大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