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早饭七点钟开,开饭就要“哈酒”。午饭十二点,“哈酒”是主要科目。晚饭更是不用说,不“哈”躺下几个,绝不罢休。
工厂其实就是过去的生产队。K先生的前期投资,把他们的生产队变成了现在的小工厂,一队之长当上了一把手厂长,原先的村干部也都当上了办公室主任和车间主任。小村子今非昔比,鸟枪换了炮,人们对这位美国来的K先生,更是饮水思源,奉他为上宾里的上宾。
厂长姓孟,是个典型的庄稼汉子,直来直去,人爽得里外一般粗。他规定,每天陪K先生“哈酒”,村干部们一个都不准缺席。谁要是和K先生“哈酒”装了假,“看我不撸了他的乌纱帽!”
孟厂长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哈酒”从来不装假。每回 “哈”到高潮,他都要站起来祝酒。他一只脚踩在椅子上,两只手轮流把衣袖往上拉一拉,抓过酒杯,嘴里就把不住舵了,“操塔酿,哈!”
在当地,这种骂人话纯属感叹词,人们的口头语就是这样,一丁点恶意都没有,更何况,反正美国客人也听不懂,众人就更没有在乎的必要。
几天下来,连K先生也听熟了这句话,甚至习惯了孟厂长说那话时一只脚踩在椅子上,两只手轮流把衣袖往上拉一拉的动作。一天,“哈酒”的时候他偷偷问我,“What is the‘cao ta niang ha’?”这一下,我难为了。略微想了想,对他说,“这是当地的一种方言,只有在最好的朋友们之间才用,意思就是,‘闲话少说,干杯!’”
“那么,他把脚踩在椅子上是什么意思?”
“山东这个地方,历史上就出好汉。好汉们,高兴了都这样。”问得没法,我只好信口胡编。
那七天,K先生真是高兴极了。虽然他人醉了一个礼拜,可是,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一应该干的事,“山东好汉们”都实打实地帮他精打细算地干完了,甚至还主动帮他省了差不多一半的钱。他为“山东好汉们”的诚实、勤俭、朴素、热情所感动。跟这样的“山东好汉们”混在一起,他心里甚至半醉半醒地觉得,他自己就是一条“山东好汉”。临走的前一天,他掏出五百块美元交给我,叫我帮他安排一个答谢宴会。我图省事,把钱交给了孟厂长,叫他安排。孟厂长见老K这么够哥们儿意思,更是相见恨晚。他大概是起码贴上了一倍的代价,把老K的答谢宴会搞得“冒了烟”。他请来了公社、区里、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的经贸委干部,地方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记者来了一大帮。宴会一下子升了级,桌上插上了中美两国小国旗,主席桌上还按上了麦克风。
各级领导们每人讲几句,轮到K先生发言的时候,“山东好汉们”早就等饿了。老K是个爽快人,他闲言少叙、简短捷说: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们,我什么都不想说,只想用这几天学来的山东话,向大家说一句……”他学着孟厂长的样子,一只脚踩在椅子上,两只手轮流把衣袖往上拉一拉,一把抓起酒杯,“操塔酿,哈!”
男女来宾们一下子全都愣住了,然后是轰堂大笑,突然意识到失礼,笑声又嘎然而止。K先生似乎也觉察到他大概是说错了话,正在左顾右盼,转而用求救的眼光看着我这个翻译。我哪里还能救得了他,自己正笑得肚子疼。毕竟有人反应快一些,立即接上,“对!操塔酿,哈!”随即酒杯高举。各级领导如梦初醒,高声符合。就为给老K留住这个面子,整个盛大晚宴在清一色的“操塔酿,哈”的叫骂声中隆重进行。直到结束,K先生都不知道“操塔酿,哈”到底是什么意思。
?/P>
文章评论 |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