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部色彩斑斓的移民生活画卷

(2006-11-06 03:20:57)
分类: 长篇小说《风雨天堂》
《天堂交响曲》是国内知名作家王冬梅女士为拙著《风雨天堂》所作之评论。现将其贴在这里,请博友们共赏,也一并向王冬梅女士致谢。


天堂交响曲

-读乃枫先生的长篇小说《风雨天堂》

王冬梅

长期以来,海外移民生活一直深受国内广大读者们的关注,一批优秀的以反映海外移民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我以为,乃枫先生的《风雨天堂》就是此类题材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它以洛杉矶的移民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划了代表着两种文化的几十个男男女女,在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环环紧扣的矛盾冲突中,为我们合盘托出了“天堂”里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死荣辱与令人肝肠寸断的聚散离合。嬉笑怒骂、洋洋洒洒,说者娓娓道来,听者惊心动魄。掩卷沉思之余,叫我至今为主人公们的命运揪心,牵挂。
作者将“天堂”冠以“风雨”,显然是有其深刻用意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有人说美国是天堂,也有的说不是。我以为,是与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堂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一个环境,一个真正能使你如鱼得水的环境。如此说,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天堂。比如我,我的书房就是天堂,不管它安在哪里。反之,别人的天堂,很可能就是你的地狱。”
在常人眼里,富萍也许是一步跨进了“天堂”。但她与哥德曼的感情裂痕是在签署“婚前财产放弃书”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的。无奈,美国人有美国人的行为方式,律师又有律师的思维习惯,这事也许怪不得哥德曼。那么,富萍就没有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没有她自己的思维习惯?如此说,面对这么个不伦不类的“放弃书”,我们也不能怪她未曾出阁便先冷了心。
果然,不同的生活习惯、悬殊的文化差异,乃至相互间的“不可理喻”的举手投足,都无可避免地叫他们婚后彼此走得越来越远,以至于叫富萍又“一步”跌进了“地狱”。细细把味,这样一桩离“天堂”和“地狱”都只有“一步”之遥的异族婚配,难道仅仅是个偶然?
是美国,严格说是美国的一群草菅人命的医生叫刘亚芬命丧黄泉,但为她最终赢得公正赔偿的,恰恰也是美国,是美国的司法制度和包括哥德曼在内的一大群“垫钱打官司”的美国律师。如此说,刘亚芬的遭遇与“天堂”和“地狱”之间也只有“一步之遥”。对于贯穿全书的两个女人的命运,作者如此安排,足见其在揭示与深化主题方面匠心独到。
讴歌善良是《风雨天堂》的基调,而善良又是在与邪恶的强烈对比中得以完美的。它为全人类所共有,不是哪个礼仪之邦的独创。的确,纵观《风雨天堂》的大小几十个人物,他们的善恶、美丑都不是以国籍划定的。正如作者所说,他是在为《风雨天堂》划了一道纵向的东西界定的同时,也在善恶之间划下了横向的一道的。我以为,正是这横向的一道,打破了移民题材小说在此之前以简单的东西界定来同样划分善恶的“风景这边独好”式的传统模式,叫人耳目一新。
《风雨天堂》的语言生动,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几十个人物,个个真实感人、栩栩如生,就连从未露面的夜总会老板赖昌和卡拉的前夫维克多也都叫人觉得有形有色、似曾相识。至于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便更是入木三分。比如,离家出走前,富萍为是否带走钻戒犹豫再三,她决定掷硬币。很遗憾,两次一反一正,等于没有答案。于是,她想到了体育比赛的“三战两胜”。然而这第三次,掉下来的硬币“打在梳妆台上弹起来,直接滚到大镜子后面去了。她什么也没看见”。我以为,这是乃枫先生心理活动描写中最见功夫的一笔。这里,有心酸、有无奈、有对未来的予示,甚至还有几分灰色的幽默。
床第之欢历来是文学作品中的敏感话题。但是否把握得当,使其真正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衡量其文学艺术价值的不容质疑的标准。《风雨天堂》的性描写不躲不闪,然而却能收放自如,这也是乃枫先生这部作品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成功之处。比如,李伟健的自渎表现了他只身美国十整年的性压抑和他内心的孤独,这为他后来与富萍之间的那场“疾风暴雨”提供了铺垫;哥德曼与卡拉之间的“棋逢对手”也不是调味品,可以信手拈来,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在此之前他与富萍之间的那种基于文化、习俗乃至叫人难以启齿的体魄之间的个体差异。如果说,刘亚萱与于国庆之间的“一触即发”出自两人心灵上不可遏止的猛烈撞击的话,那么,十年后与丈夫重逢的宋杰由一个“夜里办事从来不敢点灯”的新媳妇一跃变成了一个满口浪声秽语的床上荡妇,又意味着什么?果然一矢中的,读者不能不问,丈夫不在这十年,她都做了些什么?然而,宋杰之过,错在她吗?这又无疑扣回了主题。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这方面的用语的两个特点,一是,他多用“直喻”或“借代”等修辞方式来表达概念,使传统观念上的讳语闪亮着一层耀眼的文学光彩,另一个特点是,同样是为使讳语闪亮文学光彩的“直喻”或者“借代”,他也没有放弃使它们为刻划人物服务的宗旨。比如,同为一物,在自渎的李伟健心里,是“一壶陈年老酿”,哥德曼的对卡拉,是“最上等的垒球棒”,在刘亚萱眼里,那是“阿里巴巴”与他的“四十大盗”,等轮到宋杰形骸放浪那一回,便是一根“掉进草丛里的雪糕”了。
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是作家厚积薄发的资本。难能可贵的是,乃枫先生对于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习俗、文化、司法、医疗,乃至自然景观,显然是有着及其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的,这是他有可能在紧紧把握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一再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的同时,就他熟悉的美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的资本。无论是大洛杉矶地区的百年沧桑,还是拉斯维加斯睹城的拔地而起,无论是独立宣言的细枝末节,抑或是感恩大餐的来龙去脉,都无不显示了作家在这方面的丰厚底蕴。对于读者来说,当他们一卷在手,为主人公们的命运提心吊胆,被他们的喜怒哀乐钳制左右的时候,这种萦绕其间的厚度感无形中增加了作品的欣赏价值和知识性。这是乃枫先生这部《风雨天堂》较之同题材作品的又一个不同之处。
感谢乃枫先生这幅色彩斑斓的移民生活画卷。之于我,不亚于一部振聋发聩的“天堂交响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