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图军事汽车科学文化美食感悟随笔休闲八卦传闻爱情宠物旅行家庭房产体育家居 |
分类: 蓝天白云行动 |
用“豪华小公交”吸引“有车一族”
?/P>
北京市政府决定2007年启动公交改革,大幅度降低公交票价,这对公交使用者无疑是是好消息。然而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轻交通压力。那么,这项政策是否会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交呢?据新京报报道,北京锐智阳光咨询公司就北京公交改革问题对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1%的人赞同公交月票取消后IC卡4折优惠,82.1%的人认为“月票车装不下,空调车坐不满”的现状会大有改观。调查同时出乎意料地显示,近6成市民认为低票价对吸引更多人乘坐公交作用不大。
笔者认为,这次公交改革不仅不会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交,相反,正在尝试乘坐空调车上下班的“有车一族”将因空调车的爆满而放弃,重新自驾车上下班,笔者就是其中一员。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我们不妨逐一分析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出行人群。
1、
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公交票价降低,无疑会强化他们使用公交的习惯。
2、
城市自行车道在萎缩,骑自行车上班存在安全隐患,这一群体之所以选择自行车,首先是为了省钱,其次是为了方便不用倒车,第三是为了锻炼身体或者是为了快捷。自行车上班的时程为40分钟左右,与北京人平均上班时程基本相等。公交票价降低会使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人投奔公交。但是自行车的减少并不能缓解机动车道的拥挤。
3、
4、
对于以上两个群体来说,公交改革的意义不大,他们对交通工具的诉求是卫生、舒适、方便快捷。基于他们的支付能力,公交票价的降低对他们基本没有吸引力,改革后,空调车会变的拥挤,这两个群体即使出于环保意识,改乘公交的愿望难以见诸行动。
5、
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说,单位通勤班车相当于内部公交。单位通勤班车政府没有必要
限制。
6、
对于这一群体,公交票价降低对他们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吸引力,除非政府借鉴非洲论坛期间积累的经验,出台强制措施,限制公车私用上下班,即使政府这样做,这一群体也绝不会选择公交。而可能选择使用私家车或打车上下班,或者单位采取变通的方式,多人使用一部小汽车作为“通勤班车”,公车私用的数量虽然减少,但每天的运行里程增加,对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不会明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做出判断,公交改革难以实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缓解现在的交通压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在自驾车和打车上下班群体上下工夫,采取相应措施,吸引这一群体“弃暗投明”。
私家车的剧增是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的最主要原因,出租者一天的运行里程是私家车的5倍以上。目前,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0元,打车上下班每天至少需要20元,而自驾车每天的消费也在20元以上。假如有一种卫生、舒适、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每天上下班交通费用控制在15元左右,那么,这两个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便会主动选择。这种公共交通工具就是“豪华小公交”。
其实道理很简单,假如你有车,自己要去石家庄出差办个事儿,若非特别需要,一般会选择坐高客,因为这样不但省钱而且安全、舒适,在车上还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若自驾车前往,路上不但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过路费、燃料费加在一起是高客票价的几倍。城际高客的发展证明了这个需求的旺盛需求,因此,高客公司不断更新提高运营车辆的层次,有的是“奔驰”,车上设有卫生间让乘客“方便”,中途不停直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