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本见证青岛历史的书

(2007-10-29 10:04:53)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书生意气
 图片选自青岛老明信片(1897-1914)/人文青岛丛书
作者:陆游
丛书名:人文青岛丛书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本见证青岛历史的书
柳已青
 
    最近,有读者找我,拿来一本日文版的《胶州湾》,我一看即知,很好的书,可以说是青岛早期的百科全书。是了解德占青岛的最早的著述之一,也是研究德、日与青岛关系的必读书。
    上周五,到青岛市档案馆采访青岛日军投降仪式,并找到编研处的周兆利先生,拿书给他看。他说,是青岛的重要志书之一。青岛市档案馆没有原书,只有复印本。书非常有价值,很遗憾,书中部分页码被撕掉一些,价值大打折扣。这位读者对我说,这书是他在东镇上小学时,一个日本老头给他的,当时给了他两本书,另一本不知去向,偶然收拾家,发现了这本书。书中撕损部分,是他撕着玩扯下的。周先生告诉我,他觉得档案馆可以考虑收购此书,但此书撕损页码不少,是否收购,得请示领导。
    我上网搜寻这本书的信息,如下: 

    日本人田原天南所著《胶州湾》对青岛的历史、地理、交通、行政等有详细记述,很多研究青岛志的学者多以《胶州湾》为依据。

    作者田原天南,又名田原祯次郎,法学博士,是研究中国、德国的专家,著有《中国的研究》(《支那の研究》)、《列强与中国》(《列强と支那》)、《德意志农村研究》(《独逸农村研究》)等大部头专著。

    《胶州湾》为大32开本,规模达八百页,计千万言,系研究德国在青岛、山东经营史的专著(其附录之青岛年月志中一并记述日本把德国“驱逐”出青岛的“战况”)。1914年12月10日由设在大连的日本“满洲日日新闻社”印刷出版,15天后再版印刷。该书旨在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但其资料翔实,博引旁涉,所记事项无论巨细均重考据。

    为写该书,田原天南于1914年2月专程到青岛进行实地考察,并于当年日本终于如愿以偿取代德国刚刚侵占青岛之际出版该书。迄今为止,反映青岛历史的著述,除极个别者外,涉及“青岛”命名一事,在援引(转引)《胶州湾》的说法时,都一致称德国或德皇威廉二世于1899年10月12日将胶澳租借地的市区或新市区命名为“青岛”。这确乎不假,但事实上,“青岛”一词并不是德意志民族的发明。“青岛”一称早已有之,德国侵占胶澳后在此划出的市区之大部,其前就被约定俗成地泛称“青岛”,德国人对“青岛”的命名是沿袭该称。

 

    今天,这位读者又来,取走该书。送来一本国立山东大学民国25年年刊》。也是残破不堪,我和海大档案馆杨洪勋先生通电话,他说这书也非常有价值,青岛市档案馆有馆藏,他有复印本。

   

    该刊是1936年由山东大学年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该刊保存内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包括校景、设备、教职员、团体及毕业学生、生活、文艺等类,30年代国立山东大学学生校园生活得到详尽地展示,而杨振声、赵畸、老舍、蒋丙然、王淦昌、童第周等在山东大学任教的著名学者、教授的照片也汇集其中。该刊还收录有老舍的《青岛与山大》、徐中玉的《绿色的回忆》等文章。该刊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山东大学乃至青岛文化重要的照片集和参考资料。

 

   上周青岛大学德语系朱轶杰先生来,他是研究德国在青岛这段历史的学者,带来几本从德国收集的明信片,还有当年德国官兵在青岛拍摄的老照片,以及他在德国拍回的德文出版的关于青岛的书。

    他带来的那本德文书真好,虽然看德文如看天书,但装帧、插图、印刷、版式一流,虽然过了一百多年,放在今天,和现在国内出版的相比,仍不逊色。书保存完好,品相周正。想起傅斯年所说,史学就是史料学,此言不虚,占有第一手的资料,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前几天和《新京报》陈远兄在MSN聊天,慨叹,手边没有像《传记文学》历年的杂志,没有在台湾出版的胡适的书和研究胡适的书,只能用二手资料做二流文章,用二手资料做一流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个梦想。

    听朱轶杰先生说,他翻译的几本德国人写青岛的书,即将出版,其中《德国在东亚的收获》将由清史编纂委员会资助出版。期待越来越多的书出版,填补青岛历史研究的空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