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民学英语与马振抚事件

(2019-03-23 21:04:31)
标签:

陈立红

全民学英语

马振抚事件

评论

分类: 岁月随笔

这两天网上出了一件不疼不痒又让无数人百感交集不吐不快的扯淡事儿。这就是全民学英语。这句话的语言方式其实模仿英语句法,复句长句憋死人不偿命。

全民学英语与马振抚事件


一方质疑“全民学英语”是劳民伤财浪费时间。一方反驳说都9012年了不学英语是SD。两方在网上争执不下,一时热闹非凡。这就是网络作家花千芳与国X老公王思聪的学英语之争。目前来看,因为王思聪先爆粗口自删微博,似有败下阵来。花千芳穷追猛打追要道歉,不知能否如愿?

以上只是话题的引子。对于网络明星的口角之争是是非非,不是本人关注的焦点。我关注的是作为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全民学英语”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学英语是为了方便学习欧美等西方先进技术。而“全民学英语”的源头和动力,则来自于高考。

高考是全民学英语的推手

在现行人事管理框架下,参加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入学的大学生,毕业后拥有“干部身份”。这与“工人”、“农民”身份有天壤之别。这种人为的身份不平等,其实是有问题的,应该尽早破除。

这个可以证明,现行高考制度,其实是来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也就是说考上了就是官员,考不上就是老百姓。但与科举不同的是,科举是“十年寒窗”,牛人即可一步登天。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也。而现在的大学生,要进行3-4年的幼儿教育+9年义务教育+4年的大学教育,合计上学时间长达17年!美好青春,就这样在漫长的苦读中一日日耗费了。

但是,更让现代人懵圈的是,大学生毕业后虽然有干部身份,但却不是官员,离“十年寒窗,一步登天”还差十万八千里。治国安邦的雄心抱负或者远大理想,就这样在漫长的工作中日日耗散了,成了一个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默默无闻的办事员。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在人才的成长方面,却是蜗牛一般的速度。古代是“十年寒窗,一步登天”。现在是苦读17年,熬个办事员。这样对比,真不知是先进和退化?

话题扯远了,回到学英语这件事儿上来。在114年前的1905年,拥有1300多年辉煌历史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终于废止了,同时建立新的高考制度。这一年,也是中国电影元年。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建立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一开始是不用考外语的。直到1983年,英语才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从此开始,全民学英语热潮几十年不退。现在甚至成了一门巨大产业,从幼儿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考研,“英语培训班”线上线下多如牛毛!为了解决“哑巴英语”问题,从2001年高考开始增加“听力考试”。如果规定高考不再考试外语,我估计全国的英语培训机构一夜之间会消失99%。

多年前,一个女生以死抗议学英语

全民学英语与马振抚事件

其实,中学生学英语,早在196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

为了抗议学英语,曾有一个15岁的女生跳水自杀,这就是震惊全国的20世纪70年代的“马振扶事件”。

不懂英语,如何办公室生存

关于学英语,当年上学时我也很有抵触情绪。单词巨多,句子重复嗷呋来嗷呋去哔考斯东哔考斯西,说话难听,总之很不爽。

后来,过了很多年之后,特别是进入互联时代,才忽然发现学英语的好处妙处。因为电脑键盘布满英语字母。如果不懂英文,那就是天虫乱爬五花八门。但是,看上去乱七八糟的排列,其实是来自于手动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是按照统计设计的:字母使用频率高的排在中间,使用频率少的排在四周边缘。

还因为电脑操作系统和绝大部分电脑软件都是英语和代码编写的。不懂英语使用起来很麻烦,菜单是一串串葡萄一样的都字母,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得不使用汉化版,这样又容易导致软件不稳定,千辛万苦做出的东西,遇到突然闪退便前功尽弃,这个时候砸电脑的心都有。

在办公室里,如果你不懂英文,可能无法与同事对话,无法共事交流。比如,人家说:“吻逗死”系统。你造是啥?人家说:给我发一下“喔嘚”文件。又是啥?人家说:做一个“艾克赛欧”。又是啥?领导说:赶快做一个“屁屁踢”。这又是啥?

这其实是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和文字(Word)、表格(Excel)、幻灯演示(PowerPoint)三个常用办公软件,是办公室必备。虽然大学里不专门讲这个(计算机相关专业除外),但却是现代人的基本技能。如果你不熟悉这些软件的用法,找工作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这就是铁一般的现实。

是的,现实中如果不接待外宾或出国,我们确实很少用到英语。但是,只要你打开电脑,英语就会以各种方式——从键盘到字幕,从软件菜单到系统内核,便扑面而来,说全面入侵也毫不为过,所以不懂一点还真的不行。
拒绝英语文化对中文文化的改写,清除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奴化,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今后三十年必须完成的文化自洁与自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从容淡定地面对英文以及欧美文化挑战,获得世界文化的大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