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诗人雷霆:在互联网上永生
(2013-08-10 17:14:42)
标签:
陈立红纪念诗人雷霆随笔文化 |
分类: 岁月随笔 |
一
雷霆老师,得知您去世的噩耗我很悲痛。
当我打开互联网搜索查询您的资料,想要更多地了解您的生平和作品,却发现浩如烟海的网上竟然没有您去世的消息,于是我更加悲痛和忧伤。
我知道这是一个功利庸俗的社会,一个功利浮躁的诗坛,一个无权无势退休老编辑的死,不会惊起死水的半点涟漪。只有明星的绯闻贪官的腐败充斥斑斓的荧屏和媚俗的版面。
但是我的良心不甘,在没有半点星光的夜里一遍遍地追问良知:难道一个中国诗人,一代《诗刊》著名编辑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么?
二
雷老师,认识您是因为23年前向您投稿。那时我既心高气傲又自惭形秽,为不能在《诗刊》上发表作品而耿耿于怀。但没有想到的是,投稿之后很快就收到了您的回信,说终审通过两首作品。
这就是《诗刊》1991年第2期发表的组诗《热爱故土(二首)》。排版靠前占两个页码,属于重点推出作品。在年度综述时,诗评家陈绍伟还提到这组作品。
这是我第一次在《诗刊》上发表作品。它让我找到了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幽暗人生的一丝亮光。这一年我25岁,是诗人美国艾略特说诗人要有历史感的年纪。后来我每一次回顾自己的创作道路,都对您的发现和举荐心存感激。
现在,过了22年再看这两首作品,依然是我的代表作品。由此可见您作为诗歌编辑家善于沙里淘金的独到慧眼,无私推荐新人的博大情怀。
三
雷老师,后来我到北京发展,与您近了但却没有认真地向您请教诗艺,大好的青春在忙忙碌碌的生存挣扎中流失,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失去了更好的发展时机。这成了我追悔莫及无法弥补的遗憾。
1995年秋天,我去甘家口您家中看您和夫人张力,聊天时说到在参加《诗刊》函授学习。您说,不用花那个钱,有作品我帮你看。但是,当时我没有重视您的话,不知道您不会随便表态,却把您的话当作礼节性的聊天。后来,当我看到您的学生回忆您如何一字一句地帮他们修改作品,我才恍然大悟自己失去了近在咫尺的学习机会。
您说,“我的灵魂是贵族,我的肢体是劳动者。”这是您的诗句,也是您一生的追求和写照。在市场化喧嚣尘上精神灵魂良知也可以插上草标的时代,您退居书斋沉默寡语,悄然保持着卓尔不群的思想,独立自由的精神,与世无争的性格,仗义执言的风骨。
不管世道风云如何变幻,您默默地守护着心中的诗神,数十年如一日伏案编辑,发现和扶持了一批批诗坛新锐,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四
雷老师,认识您这么多年,却只与您合过一影。总觉得您的身体很棒,有的是机会,您还邀请我,等我工作闲些时到您自建的别墅里去看看。
2008年9月中秋节前夕,我去甘家口看您,这一年您71岁。交谈中您说,身体很好没有毛病,只是皮肤瘙痒有点讨厌。退休之后,您把兴趣转移到绘画上面,在狭小的书房里画着水墨丹青。
中午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您怕我吃不饱,嘱咐张力多煮些。您的家常、随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来看您时,我特意准备了相机,可下楼时却忘了带上,走出小区好远我又返回家中去取。
这是我与您的第一次合影,没想到竟成最后一次合影。大家更没想到的是,您的皮肤瘙痒竟然变成了无名恶疾,夺去了您一向健硕的身躯和始终旺盛的生命。相伴而行的约定也成了我永远的遗憾。
五
雷老师,现在您到天国云游,那里一定是云蒸霞蔚鲜花盛开仙乐飘飘的极乐世界。我不知您在那里是否还要辛辛苦苦地编辑诗稿?是否还有许多无名诗人等着您的发现与举荐?
人生最大的无奈,是生命的失去无法挽回。现在,我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悼文,万千思绪和悲伤涌上心头。我从事互联网很多年,深知互联网的威力可以让人复活永生。今年3月,在您离开我们离开这个爱恨交加的时代百日之际,我特地为您开通了“纪念诗人雷霆”(http://blog.sina.com.cn/leiting1937)博客网站,不奢望这个功利的时代会永远铭记您的名字,但在超越时空超越一切的互联网上您将得到永生。
雷老师,互联网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是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一种基于信息的新文明,历史与未来、时间与空间、死亡与复活都在这里交汇融合。
现在,您微笑着站在那里,你的照片、视频、诗作、随笔和绘画……您的音容笑貌和精神思想,将会感染每一个前来访问的人。也让亲人、朋友、同事和学生的怀念有一个永在的空间,与您聊天对话,以寄托我们深深的思念。
雷老师,您在我们的心中永生!您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像您的诗作所写“沉钟悠远”,一直在冥冥的远处回响,给我们的心灵警醒和启示,“如风飘来/如雾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