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根泰评论:陈立红诗作印象

(2010-11-13 15:56:36)
标签:

徐根泰

陈立红

诗作

诗集

评论

印象

文化

分类: 诗集《现实的背影》

  陈立红按:10月29日晚上7点多,我接到根泰的短信:“灵魂背后的凝重,现实的诗写,读完你写老师那一篇我再也以抑制不住自己,我怎么哭了,写下我怎么哭了。”他很感动,就写了一篇文章。因为我上周出差,今天才看到,现转发如下。

 

陈立红诗作印象

文/徐根泰


  根脉,血液,河流,家国梦,坚强,信守,传承,立红的作品彰显大爱。有些人总是主观地认为,诗人要在某个部门工作,总要为他的阶层唱赞歌。我读过立红的作品,我敢肯定他的作品没有这种现象。相反,更多的是立红为正义的鼓与呼。也可能是一些人刚刚拿到立红的《文明的呼唤》,没有怎么看,或者根本没有细读,就给作品判了“刑”,那完全是一种误读。或者,他们不喜欢诗集的名字,觉得太正,或者他们只喜欢风花雪月、嗜虫弄草式的作品,不喜欢责任与但当。


  两年前,读立红的第一部诗集《文明的呼唤》时,我就想写点是什么,因为忙于琐事而耽搁了。最近又读到立红的第二部诗集《现实的背影》,有太多的感触,不得不放下手头的“活儿”,拿起笔来一吐为快。我很早就看好立红的获奖诗作《祖先》,这首长诗很有分量,很有水准,著名评论家艾云曾专门著文进行分析。读立红《祖先》系列诗歌,能揪起人的痛感与振奋。读立红写母子亲情的诗,让我感动得直流眼泪。


  立红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从老家桐柏到南阳,到开封、郑州,再到北京,一路曲曲折折,历尽艰辛。这期间的苦无人知晓,也可以这样说关注的人不多。我甚至想,如果有媒体或大家能够发现他,给他平台和机会,立红也许早就成名成气候了。金子深埋泥土见不到阳光,也是不会闪光的。好马也需要有能够发现他的伯乐。这个发现,不是简单的礼节性的两三句夸奖,而是给予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提携。


  立红在《现实的背影》中,写了伊拉克战争,写了流感疫情,写了自杀的河南青年,足见立红对现实的关注与审视。灵动的笔触,透着机智、尖锐和深深的思索。从诗集,我读到立红的灵气、大气和卓然独立的凌然正气。其中有三篇作品,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一是《用诗歌写一份寻人启事》,写“文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坎坷挣扎,他抱着衣锦还乡的雄心却屡干屡败,艰难的遭遇让家人和朋友揪心。这首诗从一个侧面书写了个体生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跌宕人生,让人不但记住诗中人物“文品”一个人的打拼故事,还让人记住这个辉煌时代的一个凄凉的背影。


  二是《流行音乐,四人六重奏》,写诗歌遭遇物欲横流现实的尴尬状态。立红对比诗歌与流行歌曲的情形,大约是想从歌曲的流行模式找到普及诗歌的途径,想让诗歌重新回到人民大众之间。这个想法很好。但我认为,诗歌与流行歌曲不具有可比性,因为歌曲属于大众艺术,诗歌属于小众艺术,“姐姐年轻妹妹老”,自歌谣被文人点化深刻之后,便失去了音乐性,成了诗歌,成了大众不易理解的“弦外之音”。我曾把流行音乐比喻为身边的鸟鸣,把诗歌比喻成砸开吃的核桃。诗歌像核桃一样,人们都承认它精巧雅致,富有营养,同时却又感到诗歌有一层坚硬的“壳”。歌曲就不一样,灵巧生动的歌词,配上乐曲的飞翔的翅膀,人们很容易接受。况且,有些诗歌确实像猜谜,晦涩难懂。避难趋易是人的天性,久而久之,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的歌曲,自然喜欢的人就多起来,而诗歌只能是越来越落寞,孤独。要想让大众喜欢诗歌,确实还值得探索。窃以为,诗歌须重拾音乐性,须浅显易懂,可以灵动、简约、小巧一些,生活味与人情味再浓一些。另外,诗歌还要主动亲近老百姓,不必也没有必要躲进阁楼玩“清高”。我曾把我的诗歌命名为“近歌词体”,这是我的诗歌主张和实践。


  三是《在生日接到老师的死讯》,饱含深情地写出了恩师艰难不幸的人生和命运。读着读着我的心便憋痛,眼睛里涌出大滴的泪水。这首诗以“生日”来写“死亡”,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写出了“司老师”悲剧的一生,反差很大,可谓触目惊心,这促使我对“文人”的命运进行思考。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人的命运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曾经有许多很有才华的诗人昙花一现,然后淹没。所谓“是金子搁那儿都发光”,这是对成功者而言的,对那些没有成功者来说,只是自我安慰的形容词而已。当然,不好的社会环境在限制甚至阻遏人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是激发人爆发潜能的动力。备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汉学马悦然推崇的山西作家曹乃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原是一个基层警察,爱好文学,在当地曾发表一些小说,别人就讥笑他只能在省内发表作品。他就憋了一口气,就往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刊物投稿,后来真的就成功了。曹乃谦的作品写出吕梁山区的生存状态,特色很突出。值得借鉴和思考。


  爱心和正义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必备素质。立红就是这样一个敏锐而有才华的诗人,待人真挚,热情,富有爱心和正义感。我知道立红这十几年来一直在默默奋斗,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来源:徐根泰博客

 

  (徐根泰,著名民间草根诗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风起自流浪》,曾被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