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的命运与自印诗集
(2010-05-23 23:51:45)
标签:
陈立红自印诗集诗歌出版文化 |
分类: 岁月随笔 |
从昨天晚上开始,一直在整理书籍,忙了整整一天,把朋友们赠送的诗集、自己喜欢的书和研究需用的论著挑出来保存,其他的图书、杂志,将作废品处理。这些打入另堆的书,过两天就要离开我。离开我之后,也许会找到新的读者或知音,重新端坐主人的案头或高高的书架。也许就进了造纸厂的化浆池,变成一汪纸浆。成了“废品”的图书,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想到此,我有些不忍,虽然有些书只是翻翻目录看看前言和后记,但真要舍弃,还是有些难过,好像对不起作者的辛苦。但是,书放架上,再也不读,好像也是对不起作者,不如把它处理,也许能找到喜爱的人。我相信,真正的好书,是埋没不掉的。
这次整理书稿有个重要发现,这就是,我也曾自印过一些诗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流行过用香港书号自费出书和自印诗集,但我一直感觉自己没有做过,好像只是一个清高的看客。这次整理发现,自己原来也干过自印诗集的事。看到满是沧桑的诗集封面,我才恍然想起打印或复印制作这些诗集的往事,真是感慨万千。现将自印诗集目录摘录如下,以示存档和纪念:
《新诗十九首及言论二则》,16开,1992年4月于南阳;
《世纪的谎言》,16开,1993年5月于南阳;
《世纪的谎言·陈立红诗选》,32开,1994年12月于北京;
《在友谊和爱情之间·陈立红诗选》,32开,1994年12月于北京;
《神童问世·陈立红诗选》,32开,1994年12月于北京。
需要说明白的,这些诗集做的量极少,看到的人不多。但所选作品基本都是发表过的,除了情诗外,大部分又收集到了正式出版的诗集《文明的呼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