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诗其实就是说话
(2009-12-12 23:05:31)
标签:
诗人艾青柏坚巫明强苏历铭诗歌朗诵会文化 |
分类: 岁月随笔 |
上午十点,艺峰兄打电话说柏坚过来了,让过去聚一下,便匆匆赶过去见面。柏坚是青年诗人,1989年在开封时就认识,来北京后,他在政法大学读双学位,还见过两次。后来他参军到海军,现在已转业到天津高法。送一本诗集《世界的旅行》(澳门原木出版公司2009年3月第1版)。他的作品优点是纯净、机智,在进行“神性写作”,不足在于结构不甚讲究,也欠深入。
晚上,明强兄邀约,去中国诗人俱乐部参加“苏历铭诗歌专场朗诵会”,送苏历铭诗文集《陌生的钥匙》(2007,自印)。诗人俱乐部位于北三环中路61号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院内“老故事餐厅”。苏历铭生于1963年,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参加诗刊青春诗会,作品比较成熟,但结构不甚讲究,随意性较大。
上午,在与柏坚聊天时,关于诗歌的写法问题,我讲了一些话,大意是:诗其实就是说话,不外乎是给自己说话,给朋友说话,给灵魂说话,还是给神或上帝说话。因为说话的对象不同,所以就会出现不同样式的诗歌。但是,我们不能用一种诗歌样式去要求所有诗歌作品,把其他类型的作品都斥为“非诗”。记得老诗人艾青曾说“诗人面前不谈诗”。当时,我很不理解,后来,经历了一些诗歌江湖的是是非非,就慢慢明白了。因为,他知道,每个诗人对诗的理解不同,一谈诗就会各执己见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伤了和气。诗人曾被称为真善美和良知的化身。因此,我认为,每一个诗人都应该具有宽广的包容心,达到人品和诗品的统一,否则,即便是很有诗才,那也不能称为“诗人”,只不过是善于做秀的“诗歌活动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