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有文学:深圳的文学沙漠与南阳的文学过剩
(2009-10-03 20:16:18)
标签:
有钱文学深圳文学沙漠南阳文学过剩文化 |
分类: 文学评论 |
刚才上网发个中秋贺词,看见忧伤的悟空转发的催老邪的泼文。没想到,两天没看,他就南阳文学问题又整了两篇东西。老邪有鬼才刁才,读之有很多感慨,所以写下这个评论:
老崔整这些鸟事总是妙语连珠,让人忍俊不禁,佩服他的鬼才,佩服他组织词语的奇思妙想!当作幽默小品读,很不错,哈哈。
就南阳青年作家来说,他开的药方很一般。这是因为,文学创作已经进入到知识化、精致化创作时代,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创作背景,作品的深度广度都很有限。而一个青年作家要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那他就得静下心来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有独特发现和总结,然后融入到创作中,就像二老师整清代历史和红楼梦,没有个博士后的水平是拿不下来的。现在一些年轻人不服气,总以为二老师的成功只是沾了帝王题材的光,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和幼稚的。如果总有撞大运的想法,可以说永远也无法成功。
青年作家要进行知识补充和研究,则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但据我所知,南阳青年作家的生存状况并不理想,好一点有个单位,在业余时间搞些创作,差一些的甚至连稳定的工作都没有,养家糊口都饥饥荒荒,这种状况如何能静下心来研究学问进行创作?我这样说,可能会有人反问:杜甫在忍饥挨饿屋子被秋风揭顶的情况下为何写出了千古名篇?这是因为杜诗是作为“诗史”来读的,而且是作为一千多年前的作品来读的。就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样,我们欣赏,但如果现在哪个诗人也如法炮制,那肯定会被大家耻笑,因为这太小儿科了。这就涉及到如何欣赏和借鉴经典作品的问题,如何认识经典的局限性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简单几句说不清楚,点到为止。若不理解,那就自个啄磨三天。
上次我说南阳文学缺钱,又被老崔挖苦一番。其实我说的是实话,虽然我不知道文联每年有多少经费,但缺钱是肯定的。证据之一就是那次评奖的奖金太低,与千万人口的大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南阳作家群不符。说起来评了一个政府奖,奖金却只有区区几百元,那真是太寒酸太丢人了。如果有钱,奖金发的高高的,颁奖会弄到人民大会堂去开(这不但需要部委的介绍信,还需要价值不菲的租金!),再把首都的记者请他一两百个,每人发他五百一千的车马费,那一下就把南阳文学整成热点。深圳这个弹丸之地这个文化沙漠,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沙漠就仗着自己有钱经常这么干,现在人们都认为深圳有文化有文学,其实就是打工文学——打工者的血泪之书现在被他们精致包装成繁荣文化和文学的“辉煌成果”。这如果让唐朝的杜甫得知,不被饿死也被气死。现在是市场经济,也就是金钱经济,没有钱谁瞧得起你?没有钱谁替你白干?光有脾气才气和幽默也无济于事。
短文转发到博客要定个题目,顺手就写下《有钱就有文学:深圳的文学沙漠与南阳的文学过剩》。这才发现,这个对比很有意思,值得进一步进行探讨。本文就算率先抛出的一块砖,请各位关心南阳文学的网友们一块思考,一块做,争取引出真正的玉来。这对繁荣南阳文学乃至深圳文学,都将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