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寒作品的文学价值到底几何?

(2008-09-28 21:25:54)
标签:

陈立红

韩寒

哲夫

作家

作协

花酒情侠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韩寒及寒流现象系列批评之三

 

  为了治疗韩寒年少轻狂的毛病消消他的火气,我在上一篇评论中给他出了个主意,建议他早点觉悟“领悟”去上上大学补补思想道德文学文化政治经济课,免得口下无德笔下现丑在口舌之快中浪费了有限的才气,贻误了美好的年华。

 

  但是,没想到好心无好报,反而遭到更多寒流更大的攻击:在他们看来,中国大学是个屁,不上也罢。看到这些留言我感到痛心和悲哀,这个深深的悲哀在于这些人矫情到了因为学校不好就故意不好好学的地步,或者说上了大学而对自己的母校怀恨在心的地步,再者说自己在学校里没学到东西都怪老师和学校要求不严的地步。是的,大学是有很多毛病,比如官僚、沉闷、乱收费以及不让搞自由化和谈恋爱等等,如果就因为这些毛病而在学校里混子日那就是因噎废食。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是一个稍有理智的人都应该明白的浅显道理,但现在就是有那么多人梗着脖子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而把所有的责任和过错都推到教育部和学校身上。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土话讲,不会护水(游泳),怨YY挂水草。话糙理不糙,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可是就是有人梗着脖子看不见。

 

  关于韩寒作品的文学价值到底几何?看到他拥有如此众多的拥趸或粉丝如此狂热地追捧和爱戴,弄得我也有些紧张要怀疑自己的眼力了。从他的博文来看,其作品的文学性审美价值应该很一般,除了敢说过天话甚至粗话之外,除了“钱钟书式拐弯抹角比喻幽默法”之外,说实话其他的都很一般。昨天22:43:18花酒情侠网友在博文后面发布了一个很长的留言,对韩寒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评论。他说“我觉得这部小说(即《三重门》)的最大亮点绝非如他所说的在文字的出彩上,恰是成功在他所鄙弃的文以载道上——抨击了现今应试教育的弊端。”这话说道点子上了。按照韩寒模仿的钱钟书的拐弯抹角比喻幽默法来推理论证,正是“他所鄙弃的文以载道”和“应试教育的弊端”成就了他的成名和发财,成了他的衣食父母!现转发如下:

 

 

  我以前不关注时事,也不关注文坛,因为我那时最需要关注的是家人的温饱大计。基于此,我下学后就蜗居在京郊的一个小工厂里敲敲打打,“无论魏晋,不知有汉”。

 

  如此过了几年,家里窘况稍解,我便贼性不改,又捧起书本来,并也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看起博客来。在闭塞的环境从新浪知道了时事的纷扰、文坛的闹剧,也知道了一些之前闻所未闻的的人物,韩寒君即在此列。其在新浪很是火爆,许多博文一经更新便入首页,虽臧否不一,但看客甚多。我也读过他的一些博文,感觉有的写得有点意思,再见其粉丝对《三重门》倍加推崇,我就决定买他那本成名作一读。

 

  我那时去的是一个小书店,从书架上取下厚实的《韩寒作品集》(现在也不知是否为正版),见底页写着韩寒是80后的领军人物,又佐以帅气、叛逆的宣传,虽觉怪异,但一时还是如获至宝。

 

  到家后就关在屋子里读起来,当然先读的是《三重门》。未读几页,就感觉到这部作品完全沿袭了钱钟书的《围城》风格,不过模仿的还可以,不致画虎不成反类犬,同样在事物的平淡叙述中抖些随处可见的小机灵,增添了阅读趣味性。这种文风也导致了一些缺憾,就是韩寒自己也说过的过度游离于情节外的卖弄。由于这是部青春小说,而他那时也是一个少年,故所讲事物琐碎细小倒也无可厚非。但我觉得这部小说的最大亮点绝非如他所说的在文字的出彩上,恰是成功在他所鄙弃的文以载道上——抨击了现今应试教育的弊端。若也如他的其余作品的毫无所指,那么《三重门》至少在口碑上要打个折扣了。

 

  《零下一度》除去几篇较值一读的文章外,最多可做中学生文选,且还只能供尚在念书的初中生阅读。那几篇文章并不是本身多么出色,只是因为他讲了真话。在这个圆滑的成人世界里,那个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也是值得赞许的。

 

  韩寒说他对于文字最喜欢的是《像少年啦飞弛》,我看这部作品时也真是飞驰的速度。低级趣味、颠来倒去的文字小技巧和无厘头风格,凑成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作品。

 

  《通稿2003》是他自言自语的个人秀:有的文不搭题,有的观点偏颇,但还真实地表达了他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一座城池》适宜做周星弛系列电影的剧本。《长安乱》也是无厘头风格,但连作剧本的价值都没有——周星弛的无厘头还夹杂几滴感人的眼泪,而他却是一味的疯下去,只是我怎么也读不下去了。《就这么漂来漂去》写他的赛车生活,我既不是他的粉丝,又对赛车不感兴趣,就只好跳过去了。而《毒》是他“自恋的产物”,就更没有一阅的必要了。

 

  前阵子听说他又出了本《光荣日》,而且还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我吓了一跳,只是听说很烂,再加上我对其兴趣大减,就没有去读。好像还有一本《杂的文》,据说是集博文而成的,那就更无味口了。

 

  现在脑子里对韩寒的作品还有点残余印象的便是那本《三重门》了,而且这认可还伴随着对应试教育的不满。我想很多读者也是如此吧!一个知名作家最成熟的作品却是模仿他人的文风,还能大言不惭的标榜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我想韩寒所欣赏的钱钟书式的幽默也不过如此吧!

 

  韩寒的很多粉丝都是这几年的学生,他们最先接触的便是正炙手可热的韩寒的作品,对他产生了兴趣,却对其他作家有了很大的疏离。我估计他们除了教科书外就只看过韩寒的作品,或者一两部郭敬明的作品,至于王朔王小波王蒙王跃文余秋雨余华莫言等均未涉猎,所以他们的追捧,还不能说文坛无人,遂使韩寒成名。

 

  近日韩寒对许多大事发表了独特的见解,我虽不能完全苟同,但尊重他说话的权利。唯一纳闷的是:他在涉及本人的争论时,感觉灵敏且针锋相对,摆出毫不相让的架势;而对于时事却表现的很“宽容”、很“冷静”、很“理性”,why?

 

  讲到韩寒就不得不说那些论战,他使对手或败或退,好不风光。而我却不认为他是个胜利者——譬如两个妇人在大街上争论,中一恶妇剥去衣衫,不顾廉耻地破口大骂;而另一妇人见此情状感觉吃它不消,逃遁而去,我不会为抛下脸面者喝彩,反觉得去者可敬。韩寒在笔仗里固然给人以创伤,却也因此落的一身污秽,我看不出他的本领来,这点可从韩寒的几篇论战“奇文”里得到证实。

 

  综上所述,我觉得韩寒的作品除了《三重门》外,其余的踏踏主义小说毫无出版之必要。而他的文笔除了学步还可以外,就只剩下刻薄、扯淡、作态了,再无可取之处。(花酒情侠/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