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立红诗集文明的呼唤随感随笔冬木百合诗歌评论文化 |
分类: 诗集《文明的呼唤》 |
有幸结识陈立红老师,并得陈老师亲手签名的诗集《文明的呼唤》,心中着实窃喜一番。曾读一本书中介绍,古人得到一本好书时要沐浴更衣、茗香,端坐阅读,虽然现代人已经对读书不再这样声势浩大地郑重,但我还是本着一颗虔诚的心,排除一切纷扰后才打开诗集。
我看书一般跳过序或内容简介,直接进入正文。如果内容风格合口味,就会一气呵成读完全书,如果读着生涩便会跳过中间翻到最后看几页,算是完成全书的阅读。陈老师的诗集我是一气呵成读完,从祖先、家乡到文明,我随着诗的语言仿佛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砺炼,一路呼喊,走到今朝。
“祖先”一组大气辽远而不失细腻,大到整个人类历程,远到盘古开天辟地,细到屈原息夫人,诗人在思索在阐述也在发问:祖先,你七星的睿目冷冷地观看,我们该怎么办?而到“家乡”时笔锋一转,家乡或阳光的纯净或母亲的慈祥或劳作的沧桑,带着泥土或芳香或泥泞扑面而来,淡淡的语言里更有对城乡一些现象的思索,就藏在那大白菜的差价里,让你细细品味后再也不会说白菜是无味的蔬菜。到了第三组“文明”,我似乎看到了诗人的眼泪,赤裸裸的痛苦爬遍了视野,充斥着耳廓。如果说第一组“祖先”是一种深远的思索,第二组“家乡”是沉痛的哀伤,那么第三组“文明”就是痛苦的呐喊了。文明与丑恶同台,阳光小河与鲜血噩梦同舞,诗人用强烈的对比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呼唤着文明,呼唤着人类的觉醒。
诗人曾在一首诗中写到:“现在,人们只在孤独痛苦或失意的时候,想起诗歌”,我却分明在诗人的语言里看到诗人的孤独和痛苦。诗人在呼唤,世界需要文明,人类需要文明,诗人那沾满历史风霜的作品,正为我们打开一扇洞彻历史、审视现实的窗口,更让我陷入无边的思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了。
来源:冬木百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