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洲畅想:《岳阳楼记》诞生处在南阳

(2008-02-25 21:00:02)
标签:

陈立红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诞生处

南阳

邓州

花洲书院

畅想

随笔

散文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说明:去年12月应花洲姝媛约稿为《花洲》(即《红袖》)写了一篇文章《花洲畅想》。因为要在该杂志上发表,白纸黑字地印出来,所以写的很认真,尽可能做到文本的完整性。与在网上写日记不同,印好了就不能改了。春节前收到姝媛的短信,说杂志早印出来了,但不好意思寄,因为文章删改很大。我说没事,尊重主编的意见。春节过后,收到了杂志,打开一看,我的汗马上就下来:题目改为《花洲畅叙》,删改的确实很严重,文本已不完整,语义有断裂,显得突兀不连贯。这还在其次,最要命的是,把我在青创会上与作协主席铁凝的合影赫然印上作为插图!知道我的人会会心一笑,不知道的看了照片再看了文字会顿生鄙意。想给主编写信说明一下,又无法下笔,因为白纸黑字印出来了,改不了了。想了半天补救措施,最后决定修改此文(删除了有关办刊人、改刊名的意义等内容),寄《南阳日报》发一下,以减少文友们的误会。于是便有了下面这篇文章,请看到《花洲畅叙》的朋友以此文为准。谢谢!

 

花洲畅想

陈立红

 
  得知邓州花洲书院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处,令我非常激动。急忙上网搜索范仲淹的资料,细细品读。南阳地灵人杰,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范仲淹虽不是地道的南阳人,但他知邓州三年,创建花洲书院,兴学重教;政绩卓著,百姓爱戴。在书院创作的《岳阳楼记》抒情言志,把他的人品、文品和“忧乐”精神,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花洲功不可没,令人向往。


  近些年,我从事民族精神研究和弘扬工作,不断加深着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思考和领悟,时时感佩于心。范仲淹的“忧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代表着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境界和无私追求。虽然时空越千年,但那精神,那文脉,仍然与今天一脉相通。因此,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是南阳盆地孕育了这千古名篇。


  范仲淹作此文时并不得志,而是遭到贬放,身处逆境。尽管如此,他仍然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激励同处逆境的好友滕子京。到了千年之后的今天,很多时候我们引用这两句名言却成了套话、空话,反而对“忧乐”精神的实质麻木起来,于是有些人就闹人格分裂,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如果官场得意,就目空一切,傲视百姓。如果身处逆境,就牢骚满腹,消极颓废。其实,我更看重这句名言前边的几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很显然,这是范公“忧乐”精神的三个层次,具体生动地解释了“忧乐”的基本内涵。谁能做到这三个层次,谁才无愧于这两句名言。


  单就文艺创作而言,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典范。我们现在正处在纷繁复杂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转型,沉渣泛起,各种奇谈怪论粉墨登场,把社会当成试验场,把人当成试验品,这对社会阅历不丰的青年人形成巨大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用金钱投资左右一些中国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以文化方式解构颠覆中国的核心价值,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则以艺术为幌子大肆渲染色情,丑化中国文化,替汉奸侵略者翻案,令人忧虑。其实,用色情或人性或“艺术”解构颠覆历史和价值观,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的惯用伎俩。想想千年前的范仲淹心忧天下的无私情怀,我们的作家还能沉湎在自己的衣褶里把玩风月的质感吗?


  写到此处,我突然有了要赴花洲书院拜谒的冲动,要向范仲淹“当面”致以最崇高的敬意。2007年岁末,我曾徒步登上泰山,在夫子庙第一次叩拜了孔子。什么时候能去花洲书院呢?我不知道。现在,我只能通过互联网,把千里之外的南阳、邓州、花洲书院和范仲淹的塑像拉到眼前,做一番神游和畅想。这些历史、文化和名人风范,都是南阳文人巨大的文化背景和不竭的力量源泉,不管身处何方,不管逆境顺境,都让我们充满感动和梦想,心怀天下,放眼世界,孜孜追求,永不懈怠……

 

载《南阳日报》2008年2月25日“白河”副刊

 

花洲畅想:《岳阳楼记》诞生处在南阳

 

南阳邓州花洲书院内的范仲淹铜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