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向阳兄:一首诗结识一个好朋友

(2007-10-20 13:52:11)
标签:

陈立红

刘向阳

谭山剑主

柳叶茶

诗歌

结识

朋友

安同章

分类: 诗歌日记
  14日凌晨3:22:36,“谭山剑主”向阳兄再次大驾光临本博客,并写下一首新诗《柳叶茶泡了二十年温馨》,回想15年前我们因为一首诗相识的情景,令人感慨万千感动不已!
 
  1992年,在“农民诗人”同章兄的引荐下,我从蛰居的桐柏老家来到地区首府南阳,到一家小报当编辑。当时,向阳兄携武汉大学中文系高材生之风华和那场风波之余惊,在《南阳日报》旗下的《南阳新闻报》当编辑,曾在该报发表了我的一首小诗《柳叶茶》。这本是我随意写下的带有纪实性的一首短诗,想不到在南阳诗歌圈中居然流传开来,以至于后来见到我的诗友们,都要说到“柳叶茶”,说这首诗写得好。今年9月初,南阳一个文友打电话,事隔15年,他竟然又说到了这首小诗。因为这首诗,更因为向阳博学谦虚豁达率真的性格,使我们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向阳是武汉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但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毕业前夕,因为那场风波改变了既定的人生航向,风波过后,他被贬到了家乡小城。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能在南阳相识。那时他已结婚,妻子是桐柏老乡,一介绍很多熟人都认识,再加上向阳豁达率真的性格,所以很亲切。当时,我所在的小报经营状况很差,我又不会拉广告,日子过得很窘迫。心情不好或遇到困难时,就去找向阳,在他们那个20平米的小屋聊天、谈诗、喝啤酒,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向阳博闻强记,才华横溢,唐诗宋词能背六七百首,我讲一些诗歌问题,他都能脱口而出讲出许多典故,听他沙沙的嗓音娓娓道来,这对记忆力不好基本功比较薄弱的我来说,确实是一种很大的享受。
 
  1993年夏天,应北京朋友盛情邀请,我从南阳来到了北京。后来,《南阳新闻报》报停刊,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向阳换了单位,到市政公司办公室工作,经常陪经理喝酒。这期间,他除了喝酒、下棋,还沉浸在武侠世界,计划创作武侠小说。本来在小报工作,还能发挥他的特长,也能促进他的创作。但市政公司办公室这样的工作,对他的学识才情而言,确实是浪费青春。后来听说,他父亲对这种状况很焦心,就想办法把他调到了信阳师院当讲师。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教书的几年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编撰出版了好几本专著。去年他南下广州,应聘广州大学当教授去了。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向阳兄现在应该是苦尽甘来可以在学术上大有作为了。
 
  向阳写的这首新诗,就是从15年前的那首小诗《柳叶茶》,联想我的诗歌创作已经“泡了二十年”,“移植到皇城,仍带着苦与香”,今天终于出版了诗集《文明的呼唤》,给予“苦的甜涩、香的滋润”的“希望”。感谢向阳兄的深情厚谊!现将这首诗和我的原作转发如下,借以怀念那段艰辛又温馨的日子。
 
柳叶茶泡了二十年温馨
谭山剑主


        柳叶茶泡了二十年温馨
        苦的甜涩,香的滋润
        我无法忘记,那个
        喝柳叶茶的人,带着新的茶工
        打造一个新的茶人


        只知道柳树有大槐树的根
        柳叶是柳树的魂
        移植到皇城,仍带着苦与香
        苦的甜涩、香的滋润


        苦到摩托车,北风滋润
        香到三轮车,汗的甜涩
        我把中原的柳叶,塞进火车
        希望,在铁轨上回荡
        苦的甜涩、香的滋润

 

柳 叶 茶

陈立红

 

        柳叶茶用不着掏钱买,
        塘边的春柳上伸手即是。
        她肯定没有茶叶的味道,
        估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营养,
        只是母亲亲手炒了,
        我才倒了一杯尝尝,
        那绿绿的青味让人忧伤。


        也许某一天我会突然远去,
        在异乡的月光下还会想起家乡。
        也许我还会写几首诗发表,
        大侃柳叶茶的绿色很春天,
        柳叶茶的青气很老庄。
        但现在她什么也没有,
        只有淡淡的苦涩很平常。

                (写于1991年4月15日)

 

  又及:说到我在南阳的日子,必须说到同章兄。因为,当时我在南阳举目无亲,不是同章安排,我可能去不了南阳,自然也不会认识包括向阳在内的南阳那一群文友哥们。同章是南阳县红泥湾乡刘寺村农民诗人,1988年县文联曾为他印制了诗集《黑土》,著名散文家周同宾作序,评价较高,给予的希望很大。1989年我曾以《黑土地的歌手》为题给他写过评介文章,发表在6月13日《河南农民报》上,后收入《追逐太阳》(追逐太阳:黄河两岸的一百个精灵/杨贵才主编;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12.320-322页)一书。后来,他到《南阳日报》从事广告和专版工作,干了好长一段时间。再后来,就是1992年,他进入老谢主办的小报。因为忙于挣钱养家糊口,诗歌慢慢地就不写了,据说性格和性情也有很大变化……同宾老师很惋惜,是城市和该死的金钱害了他!已经有15年没有他的音讯了,刚才又看一遍我写他的文章,我心里很沉重。难道一个颇有灵性颇有才气的黑土地的歌手,难道就这样被城市、市场和金钱给碾碎了吗?

 

  如果你是南阳人,能看到这篇短文,如果你知道同章的近况或联系方式,请留言告诉我。不管他现在变得如何,当初的友情还值得怀念。我想告诉他,挣钱的目的是想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好一些,如果为了挣钱把生活、身体都搞坏,挣许多钱又有何用?要命要魂的钱不挣也罢,不挣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