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绝抒情

(2010-09-29 17:52:04)
标签:

文化

 
张承志在《心灵史》中的一个故事:一个饥饿的妈妈去给同样饥饿的孩子讨吃的,讨到一碗清粥,回来的路上听说她的孩子已经饿死了,这个妈妈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把手中的这碗清粥喝掉了。
 
《小团圆》中张爱玲写打胎,“夜间她在浴室灯下看见抽水马桶里的男胎,……一双环眼大得不合比例,双睛突出,抿着翅膀,是从前站在门头上的木雕的鸟。恐怖到极点的一刹那间,她扳动机钮。以为冲不下去,竟在波涛汹涌中消失了。”
 

    《兄弟》里,宋凡平的尸体太长,棺材装不下,棺材店的人就把宋凡平的小腿砸断了堆进棺材。余华写到:领头的那个人在外面的屋子里喊叫了一声:“我们砸啦!”……

 

这些文字,冷酷到极点,好像写的时候就打算好了:读的时候请只过脑子不过心。否则,情何以堪?
 
淡漠,沧凉,又包含着极大的隐忍。
 
同样的感觉,贾樟柯在《三峡好人》里有过,小马哥死了,载着小马哥尸体的小船沿江而下,没有音乐,没有哭声,整个世界,包括那些山山水水也都是沉默的。
 
这冷酷,我恨它们,也爱它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