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师三畏

(2010-04-15 23:56:43)
标签:

杂谈

今晚得见何三畏老师,上一次见他时,我还是个“小女娃娃”,我想他应该和我一样,有点恍如隔世了。

何老师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在南方传媒干了十多年,写下的文字有几百万了吧。他说他“就像一位资深美女守护着最后一份爱情。”

《丰收》附有一本别册,取名《宁远不远》,收录了几篇别人写我的文章,包括前些天发过的小你姐的,今天发一篇何老师的。

 

 

你竟敢如此快乐

 

何三畏

 

    一、

几年前,宁远和他们台的人找我说什么事。感谢他们的盛情,我不得不酬以高谈阔论。我被谬称为“何老师”,可能跟这样的开头有关。我不喜欢这样的开头,但也不能删了重来。加上还痴长一轮,也活该当“老师”。现在宁远以及其伙伴哩噜都已经这样叫顺口了,我也只好认命。

可是,就这样我们也就成了朋友。这是为什么呢,我曾当面用小沈阳的口头禅问过。我保证这是我第一次问别人这种莫名堂的话。得到的回答是,正是那次饭局现场验明正身了我是好人。我带了当时大约十岁的女儿去,我对女儿的态度,也成了确认我为好人的理由。

到今天我已经习惯了我们的交情。我得交待一下,“何老师”一直在向“宁老师”学习!透过宁远的个性,我常常意识到一些被我在匆忙而零乱的生活中忽略或者错失了的美好的事物和别样的意义。这话同样也适合她的伙伴哩噜。她们都是面朝阳光春暖花开幸福快乐的人。

幸福和快乐是一种智慧和能力。这在她们似乎是自然天成,在我需要学习。

二、

在听宁远缅怀她的故乡和童年之前,我认为这样的田园生活已经消失了。谁会想到一个八十年代出生的姑娘会有这样美好的从前。

所有的故乡和童年都被岁月粉饰过。但是,养育过诗性的人生的故乡,却配得上诗意的缅怀。大凉山,安宁河。明净的天空,寂静的村庄,绿色的田野,清新的空气。阳光下奔跑的小姑娘。在家门前的小河里捉鱼,攀树和游泳。会吃蝗虫、马蜂、蚕蛹、知了、豆虫、臭虫、柴虫、田鸡、松鼠。从城里的重点中学转到乡村中学。……

这个孩子长大了。阳光洒满记忆。这是最后的牧歌。一个人的童话。美丽得令人忧伤。

一个如此自由的基因被移植到城市。这个过程一定不那么自由,否则城市也就太美妙了。但这是惟一道路,她再也不可以把自己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女孩子的青春不能在寂静的山村去开放。城市生活的惯性还要求女青年比城市本身的速度旋转得快一步。宁远旋进了电视聚光灯下。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名利场。

但是,在宁远笔下,青春的残酷似乎仅仅限于跟自己的“战痘史”。她提到过去的一切都是快乐的,包括城市的历练。她给人的感觉总是阳光和开朗。她也会在文字中记录儿时的出乖,爱的烦恼与脆弱,还拿自己开涮,不过,一个女孩子不会是赵本山,也不必扮宋丹丹。开放的姿态跟自信的程度成正比。

宁远会让你感到透明,信任,够朋友,但你也不会一眼看出她到底还有多远。

三、

她努力追求,又显得随意,她注意细节,又不失奔放。就像她写文章,这当然需要用心,但她的稿子半角和全码混在一起,破折号也不一定是恰好占两个字距的短线,还用六个句点充当省略号——令人想到她像聊QQ一样率性地写作,我觉得这样也好,把它改成印刷规范或许会流失其中的真意。

地震报道的艰难时刻,可能已经被提得太多而让她希望淡忘。在连续几天的疲惫之后播报最新死亡数字时含泪失声那晚,我正好看到直播。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我的揪心和被感染的感受。后来知道,这个场景连通了无数观众的心灵,电视和所有的观众溶为了一体。网友把它定义为地震中“最美的女主播”。而我却会因此联想到安宁河的滋养,以及她的充满爱心和美好天性的亲人们。

后来秋雨大师含泪到四川“劝告”,有朋友出于爱护宁远的愿望,劝她躲着点。但她采访了。那个节目在一个深夜播出的时候,我刚好又看到了。大师在数万生灵尸骨未寒之时,已经目无生命个体,惟独绷了一脸“国家和历史的悲痛”,确实令人忍无可忍。但宁远却表现了职业新闻人的素质。她的采访定格了一副惊世骇俗的文化嘴脸,当然是值得做的工作。

四、

工作上的事说来罗嗦,而在朋友的书中凑趣的文字也不能写得太长,还有几句话说赶紧说了——

我以为幸福的人生至少需要三个要件:小时候父严母慈,长大了人际良好,生活中判断和选择正确。看起来宁远就是按这个标准走的。以至在我的下意识中,从来不会想到她会有什么不会处理的事情。除了她不能让自己不忙。但她说自己忙的时候,也是快乐的。

就这样一个人,这么早就缅怀故乡的田园了。她还在书中讨论快乐,爱,孤独和幸福的意义。她的专栏写得轻松。星期一起来一边收拾,一边打开电脑,思维就和键盘连通了。

这些文字像她的手工一样精致。尽管作者声称她的味口不适合读者文摘似的心灵鸡汤,但是,我还是怀疑这本小书中的文字有被读者文摘选中的危险。

(2009-12-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