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我没晕倒,更不需要去医院,从直播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很好。谢谢那些善意编造的朋友们。
二、地震头三天,我不是三天三夜连续播报,只是三个夜晚,也就是每天只有十二个小时,白天是另一位主持人在工作,后来变成三个人轮班,到现在是五个人二十四小时轮班。所有人都辛苦。我的同事张弛,生活规律已经完全打乱,他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晚上,还要配音。
三、比我们辛苦一百倍的,是那些在幕后的编辑,是战斗在前线的记者。有一位叫范红梅的记者,地震发生时就在阿坝,她和她的搭档在第一时间就前往震中汶川了。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至今还留在汶川,为我们传回的报道可以用小时来计算。有一位叫王兴川的记者,坐着直升机去采访,直升机返航时他却没有回来,他把位置留给了灾区的伤员,自己在汶川映秀镇的废墟上遗体旁睡了一夜,早上走路出来,走到脱水。我们新闻中心负责给央视传节目的王兆姐姐,家里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可她很少能回趟家,昨天又余震了,她给我们说,没事,家里准备了一个大铁箱,万一有情况,家里人会第一时间把孩子放进铁箱。还有我们管新闻的台长,在记者不够用的情况下,拿着话筒去了灾区,那条新闻的字幕是:记者,程朝阳。还有太多,不一一说了。
(补一句,有人说按照规定记者坐直升机进入灾区都是不能坐飞机返航的,这是指后来的情况吧?王兴川是第一批进入震中映秀的记者,当时映秀是一座孤岛,所有记者按规定都要返航。)
四、关于地震孤儿的收养,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现在看来,在受难群体中,孤儿的明天,物质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了。我们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众所周知,这个群体比孤儿要多很多),是失去手臂失去腿的残疾人士(这个群体的数量更惊人)。
五、有不少朋友想通过我为灾区捐款,特别说明,我这里不接收任何捐款。
六、所有网友的留言,我都认真看了,我知道这份情意的重量。我以前喜欢一个人,会去看他的博客,但都很少留言,所以真的为你们的关心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