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广播那些事儿

(2006-11-19 18:48:25)
我每周一二的早上都要去理工大学上课,上了车,习惯听交通台的节目,因为以前这个时段的主持人邹瑶是我的好朋友。现在变了,也懒得转台。一般情况下,当收音机里传来一个痔疮广告时,我必须到学院的院子里,否则就会迟到。(那个广告真恶心,我尽量在广告播出之前到达。)
上完课,中午十二点,再回到车上,收音机里传来罗小刚的声音,他的娱乐串串秀,听起来很过瘾。内地主持人,难得有像他那么醒的。难得有他那么放得开的。他说话很无厘头,开起玩笑来肆无忌惮。有一回听他和搭档说他自己,两个人一来一去,大概意思是:我是罗小刚,我又不是郭德刚,更不是刘德华,刘德一也不可能。听得我一个人在车里暴笑。
他简直是我的偶像。(我是不是很庸俗?)
听说他尝试过做电视,情况不太乐观。换个角度,也说明电台主持人可以做到更自我,真羡慕他。
听完罗小刚,会把频率调到102。6,城市之音。之所以听这个,是因为它一直都是音乐,主持人废话少。整点的时候是city news,又是学生赵青在主持。
 
记得去年有一回,我请在电台做主持的大学同学浩然到学校来给班上的学生做专题讲座。我一说他的名字,班上有女生就在尖叫。他的受欢迎程度多少让我这个做电视的有些嫉妒。这也表明,广播主持人可以做到与观众真正的沟通,单纯的声音可以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很快建立信任感。这些,都是在强光照射下的电视主持人所不能达到的。也许是电视比广播更神秘,也更遥远。我的前同事刘钧也去过学校和学生交流,刘钧的电视节目只怕成都人没有几个不知道,但学生们的反应却有些平淡。
 
广播节目不需要化妆,不需要各个工种的密切配合,一个人,一只话筒,就是一个世界。而且你尽可以说你想说的话,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听过一个叫毕飞的主持人的夜间谈心节目,到现在我都不愿相信:当时那个声音低沉磁性得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毕飞就是现在天天油头粉面,眼睛溜圆,满口成都话,大嘴吃八方的飞哥。
 
说起来,我能做主持人,最初的缘起是因为一位电台主持人。
上中学的时候,寝室里迷恋听广播。当时攀枝花电台有个主持人叫华龙。主持的是我们那时最喜欢的打热线点歌的节目。有一年的圣诞节,节目一开始,华龙说,今天第一个打进热线的观众,除了得到常规礼物外,还有一份特别的惊喜。于是我立马跑到一楼传达室,一直不停的打。结果我第一个打进去了。
后来那份特殊的礼物对我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份礼物是,华龙带我进入了直播间,坐在角落看他做完了一期节目。
去见华龙的那天下午,我紧张得不行,记得穿了条短短的背心裙,华龙一见我就开玩笑说:你很成熟啊!其实我那时才十六(十五?)岁。华龙和想象的样子差不多,或许更朴素一些。我还记得他穿的那件毛衣袖口上有个小洞。
坐在华龙的对面,看一束光打在他的身旁,听他轻轻的对着话筒讲话,这些对那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很神圣。
就是这次经历,让我决定将来要当个主持人。
但很可惜,从那以后,我几乎再没进过广播直播间了。
当时坐在华龙的直播间时,小小的我暗下决心,在做上主持人后我一定要回到这里,告诉华龙,是他让我开始。
也很可惜,那次之后到现在,再没见过华龙。听说他还在攀枝花电台,但我却没有勇气去告诉他,怕他早把我忘记了。而且我记得很清楚,上节目前他说,他不喜欢电视主持人。
 
这些年,很多人都说,我很适合做电台,但很奇怪,阴差阳错,从来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我的声音从来没有从电波里传出来过。
 
有一次还听成都电台的一个女主持说过这段话:君在电波头,我在电波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享电波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