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值得收藏的手绘地图
标签:
手绘地图颐和园收藏中华遗产文化 |
分类: 杂志经典内容 |
这是一幅“精”“美”的地图。说它“精”,是因为对图中的每个景点建筑的造型、位置等都是在颐和园专家的亲自指导下确定的,可谓精准;说它“美”,是因为地图的制作者均是有多年美术专业学习经历和地图、插图绘制经验的作者、地图编辑、美术编辑,在他们的合作下,地图色彩古雅、朴实,搭配协调,看到时让人眼前一亮。
《绝版颐和园》是中华遗产杂志第七期重点策划的内容,在今年4月刚定下选题时,编辑部全体人员在专家姚天新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颐和园。一路上,姚老师按照由北向南的线路,为我们介绍了数个重点的景观,告诉了许多不为常人所知的历史、建筑知识,而当他说到某个颇有特色的建筑物时,我们眼前出现的却只是一片荒芜,或是仅存的一点台基,实在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姚老师更是痛心疾首,失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也是一路唏嘘感叹。
回来后,大家按照分工,积极准备。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联系了数位研究颐和园的专家,同时也查找了大量的文、图资料,发现各种版本的关于颐和园的图纸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是使用不方便,或是绘制得比较粗糙,或是地图中信息量太少。比如颐和园的前身名为清漪园,而清漪园与现在大家看到的颐和园有些是不同的,如果通过一张地图还能看到一个历史名园的沧桑变化,不是更好吗?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想法,做一张地图,一张值得收藏的地图。
经过一番商议,确定了地图篇幅大小、形式、绘制者,此时,距第七期出版时间已相当紧张了。绘制者于继东手里已经有一批插图要画,而我们的想法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当他明白了我们的要求后,表示多熬他几夜也要把图做好。多熬几夜的还有我们的责任编辑、地图编辑和两位美编。为了达到又精又美,地图数易其稿,每一稿都经过专家审阅,对每个细节提出意见,然后进行调整,力求“精”“美”,因此,他们也连着辛苦了好几天。在大家的共同期待和努力下,《手绘颐和园地图》终于在中华遗产编辑部诞生了。
地图做好后,将作为插页放在中华遗产第七期杂志中,希望读者朋友能好好收藏它,因为它不不仅让大家看到颐和园的历史变迁,还因为它的确是
一张精美的导游地图,
一幅古雅的美术作品,
一件古色古香的收藏品,
而当你读完杂志中的文字,会觉得它又是
一段值得品味的历史记忆。
在专家带领下考察颐和园
制作花絮
请社长把把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