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遗产6月刊内容介绍

(2008-06-10 17:03:29)
标签:

文化

 欢迎阅读《中华遗产》杂志,订阅热线:010-64849250 或64879277

                            中华遗产6月刊内容介绍

特别策划: 农业遗产:保卫我们的盘中餐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辛勤耕耘,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着众多人口的生计,维系了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十年来人类生活、生产的环境、方式发生变革,传统农业正面临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的冲击,保护利用传统农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种的家底:安与危?

中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多栽培物种的农桑大国,还是一个向世界其他地区输出大量农业物种的原产地之乡。但面对辽阔无垠、日益高产的农田,农业专家却紧蹙眉头,中国农产品的未来安全吗?农业「物种家底」面临危机吗?

撰文/贝济 

“40个世纪的农民”奥秘    

一百年以前,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F.H.King来到中国考察农业,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持续性感到震惊。回国以后写下了著名的《四千年的农民》一书那么,我国传统农业方法到底具有怎样的奥秘,以至于让一个外国人惊叹呢?

撰文/徐楠  摄影/黄彬 

木头与铁的智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土地生长不同的粮食,自然需要不同的家伙来操持。于是,这些木头和铁的奇妙组合,变换出了超乎想象的丰富,而其中蕴含的机智和美感则不免让人感叹:传统农具是否真的已走到进入博物馆的地步?

摄影/牧马等

蜀国故道上的古镇

    千百年来,蜀国故道既是古蜀经济、文化的传输纽带,又是自然风貌、人文遗存的天然走廊。山环水复间,与一座座古镇不期而遇,它们以各具特色的姿态保持着蜀道固有的自然和人文遗存。

     撰文/半夏 摄影/刘乾坤等

邛窑,一千五百年前的斑斓

从南北朝时的“绝色”青釉到盛唐时绚烂的彩瓷,邛窑陶瓷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寂寞后,终于在今天人们的惊叹中现出她沉甸甸的美。她的身上,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以及大唐繁盛的文化,她让中国历史又多了一份瑰丽色彩……

     撰文/陈莹  摄影/刘乾坤

胶济铁路的诞生故事

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铁路之一,1904年诞生的胶济铁路,沟通着整个华北和华东,见证着大半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4·28”事故使它一夜间成为新闻热点,而它诞生时的曲折与阵痛,远比这草率的结尾来得精彩。

撰文/李明  供图/李明、王栋、贺伟

赫图阿拉:大清龙兴第一城    

    赫图阿拉,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见证了努尔哈赤挥刀称汗、统领八旗、创都建国的辉煌胜景,它成为女真十二帝统揽华夏版图长达268年的兴起之地。几百年过去,在这里发生过的那些悲壮、神奇的故事,都已成为追忆。

      撰文、摄影/王湛等

团山:一个边地家族的安居样本

    撰文/李旭  摄影/普中华等

西南联大——昆明的传奇

撰文/卜保怡、夏孜 供图/殷小俊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