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华遗产杂志期刊内容目录文化遗产 |
桃源深处有人家
这里的人们,生活在青山层叠、碧水萦绕的山河里,对山川草木有很精致的审美意识和很亲切的感情,并由此影响到他们对村落选址、建筑风格和生活环境的追求……
撰文/陈志华
楠溪江:持续一千年的春天
在这里,水取得了上天的授权,成为一切事物的缔造者,其中包括江边散落的无数村落。在中国,如果说有一个地方,最能体现耕读渔樵的人生理想,那么,它非楠溪江莫属……
撰文/祝勇
撰文、摄影/潘嘉来
枫林:楠溪第一村
撰文/徐逸龙
舌花缭乱的百变美食
楠溪民间的饮食文化中仍遗存着大量“礼”的概念,甚至于方言中的一些烹饪方式的说法仅见于《礼记》。造酱、造酒、造豆腐乳的办法,无不一一合乎古籍所载。
撰文/高远 摄影/虞若飞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不少古村落受到影响,不知道在楠溪江,这支田园牧歌还能歌唱多久?
撰文/丛绿
秘档
清宫里的“密电码”撰文、供图/胡忠良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撰文/楼宇烈
论坛
苏醒的桃花源情结
撰文/陈志华
楠溪江:在遗产保护的十字路口
——访北京大学教授谢凝高
中国历史上数以千计的藏书楼在兵火和散佚后已所剩无几,而天一阁创建441年来仍巍然屹立,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撰文/丛绿
火的圣典:凉山彝族火把节
他们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彝族的先民们认为火是太阳的延续,火象征勇敢、激情和光明。千百年来,火寄托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他们而言,火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结。
撰文/胡小平
江陵端午祭是由代表韩国人的传统信仰、巫俗、儒教、道教等相结合的一系列祝祭活动。这些以祈福为目的的祭祀和表演,无论是歌舞还是戏剧,都充满世俗的喜乐气息,成为我们了解韩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