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遗产》杂志6月刊解密开平碉楼冲刺世界遗产的前因后续

(2007-05-30 17:17:47)

            《中华遗产》杂志6月刊解密开平碉楼冲刺世界遗产的前因后续

 

   1933年,巴金来到广东江门五邑,曾写下这样的文字:“南国的风物的确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那样茂盛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


    素有“中国碉楼之乡”美誉的开平位于江门五邑中心,随处可见的碉楼,矗立在村落乡野之间。如果说绿树、红土、稻田是南国乡村的普遍元素,那么碉楼就是开平独有的建筑符号了。


    时隔75年,巴金笔下那如梦境一般美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2007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惟一项目。究竟是怎样的神韵,使开平的碉楼与村落能够获此殊荣?


    据说历史上的开平,有三千多座碉楼,现在尚存1833座。那些千姿百态、流光溢彩的碉楼,糅合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穹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柱式、巴洛克建筑的壁柱和山花,以及中国的匾额、龙凤金钱福禄寿图案等不同元素,展示着开平侨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交融历程。在这里,东西方建筑艺术巧妙融汇,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稻作文化社区、习俗和田园一起,构成了一道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每一座碉楼背后,都有着令人心动的悲喜故事。惟其如此,我们单纯强调它作为遗产的文物价值或美学价值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只有把碉楼纳入东方稻作文明的环境与氛围中,与河流、池塘、田野、山林,甚至民众等连成一体,才真正成为人和自然完美结合的“活”的文化遗产。
  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6月23日,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新西兰基督城开幕,藉此,我们奉上“开平碉楼”的专题以飨读者,同时,祝愿“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34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文/朱振华 (中华遗产杂志执行主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