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145年祭

(2006-08-29 10:05:17)

 

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的圆明园曾经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朝署禁地。法国作家雨果说,圆明园“不仅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

 

145年前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将这个曾经承载康乾盛世政治、文化和艺术理想的旷世杰作烧成了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是触目惊心的残垣断壁和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伤痛。

 

大型史诗纪录片《圆明园》把一个鲜活的圆明园重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我始终认为我们不了解圆明园,应该有一类记录片去关注我们自己的历史,历史就是过去,就是我们的胎记。”总导演薛继军如是说。

 

“清之精华在圆明园”。面对这片浓缩着历史和伤痛的废墟,再现大清帝国的盛世繁华和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且不说《圆明园》在某些技术层面上开创了中国记录片的先河,就是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一处文化遗产搬上银幕也是史无前例的。

 

《圆明园》更像是在举行一场隆重的祭奠,祭奠的对象不是先人,而是历史和文化;祭奠的意义不只是缅怀和慨叹,而是希冀观众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震撼之馀,细细地咀嚼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多世纪间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真正记住我们民族的“胎记”。

 

我们对圆明园和《圆明园》的密切关注的目的亦在于此。

 

                                  撰文/朱振华

文章引用自:中华遗产杂志九月刊卷首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化的祭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