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父母彼此谈话时经常用的口头语;"你怎么这样葛朗台呀”。我一直好奇葛朗台是什么。
初三到芦城时学到了葛朗台这一课,课文只是节选了一段,大意是葛朗台死时眼睛一直不肯闭上,看着烛火。女仆明白了他的意思,走过去把烛火调暗了,葛朗台才放心的死了。老师教完了这一课让大家写谈后感,所有人都写了葛朗台的守财,贪婪,人性冷淡。只有我一个人写了要学习葛朗台执着的精神,如果能把对钱的热爱,追求,守护用在学习和踢球上,那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后来老师把我学的这篇读后感觉当成了范文念给大家听,我得意极了。
再看葛朗台是几天前的事了,家里有一本很老的旧版,这本书跟着我从四零一所到了长春街,然后到了方庄,最后拿到了望京。但最终没有看成,看的葛朗台是从国家图书馆借的。这本书没有上学时学到的葛朗台看烛火的这一段,全书没有分章节,一气呵成写下来。
书是当成喜剧来看的,喜中有悲。其中夏尔的经历特别让我动容,他有过纯洁性情,高尚的爱情。一直过着富裕的生活,生活的变故让他不得不远走他乡去外面闯荡,生活的残酷改变的纯真,夏尔看透了是非,变成了利已,不择手段的人。后面的情节就有了中国版本的“怒沉百宝箱”的意思,夏尔不知道欧也妮有一千九百万的财产。
合上书时,书中的人物依然在眼前出现,也许父母看时会有和我一样的心境,不然他们怎么总爱提葛朗台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