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白日本文化 |
分类: 中西文化 |
国内海滩流行“脸基尼”,引发欧美媒体侧目。
其实,“脸基尼”的效用亚洲人是十分理解的。在台湾出版的《新鲜日本》最近刊登“一白遮三丑?
亚洲美白战争爆发!”(文/福光惠),介绍了亚洲的持久不衰的美白风潮——
这个源自日本的“美白”两字,席卷了整个亚洲,从中国到东南亚,再到印度,如今化妆品市场的各大厂商都瞄准了“黑色素”这个公敌,纷纷推出美白产品,掀起一场美白战争。
然而,虽说都是“白”,但各国所追求的白皙肌肤,却有着些微差异。日本追求的“白”,是近来时有所闻的“透明似的白”。也就是细緻平滑的肌肤所散发出的“透白”。 东南亚各国人民都十分羡慕日本人的肌肤,那里美白产品售货专柜的服务员经常被问道“为什么日本人的皮肤那么光滑”。
相比日本, 中国人则更讲究肤色的“亮白”。拿粉底为例,由于中国的顾客更偏好亮白,日本企业在中国推出了日本国内市场所没有的高亮度粉底。
曾就职于中国某百货公司化妆品专柜的员工说:“在日本,大家一般都会选择与颈部肤色相近的粉底,因为担心脸部妆容太白,与颈部肤色相差过大。然而在中国,大多数顾客会选择比实际肤色白一个色号的颜色。”
调查与革新中心护肤开发研究所的所长表示:“观察化妆品市场中男性所占比例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为17%,东盟各国13%,日本2%。这些数字显示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印度,有调查显示印度男性很注重美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潜在市场。”
印度人对于晒黑这件事的厌恶程度,似乎更甚于日本女性。在印度,无论男女,绝不会顶着大太阳去沙滩閒逛,甚至也有人只要是日正当空就绝不出门。印度人在护肤方面也很执着于美白。印度的时尚杂志《VOGUE INDIA》里,众多化妆品的广告中甚至有个品牌直接叫作“Bihaku”(“美白”的日语读音)。
说起来印度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是由北方的浅肤色民族统治,因此在相亲和就业考试等场合中,美白成为男性显示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武器,许多人为此而致力于美白。所谓的“BIHAKU( 美白)”似乎已成为一种无价的社会阶级象征,以美白为中心的炙热战役,如今才刚刚吹响号角。
【《新鲜日本》(
201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