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he Road Home:为什么感觉回程要比去程近?

(2011-11-08 00:00:41)
标签:

回程

宇航员

文化

分类: 奇文共赏

11月4日,莫斯科。

 

The <wbr>Road <wbr>Home:为什么感觉回程要比去程近?

这一天,经过一年半的试验后,在一个孤立的俄罗斯模拟机舱里停留了18个月的六名各国机组人员终于获准出舱了。他们曾经在模拟飞往火星,再返回地球的旅程中与世隔绝。参与试验的人员被锁在没有窗户的替代性太空舱里,度过了一年半。他们和外界唯一的联络方式是电子邮件。机舱容积只有五百五十立方米,要有医疗,睡眠,着陆,储藏,和表面模块等模拟功能和设备。中国籍的机组人员王越,离开机舱后看来如释重负。他只说了一句:“520天之后,我们终于回来了。”

 

说到长途旅行的往返,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回程要比去程近。1969年,乘坐阿波罗12号登陆月球的美国宇航员艾伦•宾返回后说:“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路程好像少了许多”。其实来去的里程完全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最近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科技生活节目对此专门做了介绍。

 

旅行时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去的时候,路程显得比返回的时候遥远,不管你来去坐火车,还是坐飞机,来去花的时间是不多不少,但给你留下的这种印象还是很深刻。这其实是一种幻觉,但很难解释清楚。

 

根据最流行的说法,那是因为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映入眼帘的、变换的是从未见过的风景,这让你产生了时间放慢了的感觉。返回的时候正好相反,那些风景呀,路途呀都变得熟悉,注意力也放松了,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因此,造成幻觉的是由于你面对熟悉和陌生的环境,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反应,如此而已。

 

然而,荷兰蒂尔堡大学心理学教授Niels van de Ven对这种流行的见解提出了反诘。大多数人认为返回时,路熟了。路熟了,印象上走得快,有一种轻快感。那么,如果说在地上旅行可以熟悉路途,在天上旅行你如何才能熟悉路途,天上又没有任何景物可作参照。他举例说:“同样的,我乘飞机旅行的时候,我也产生了回程比去程要短的感觉,可是在坐飞机旅行时我无法认出飞机走过的路;当我通过飞机的小窗口往外看时,我不觉得我能够找出任何标记”。

 

这位心理学家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找了350个大学生,分成两小组,骑着自行车去参加一个乡村节日。去的时候两个小组同时出发,走的是一样的路。但回来的时候,两个小组分开了,一组沿着同样的路返回,另外一组从另外一条路返回,但两条路的长度是一样的。假如感觉回程要比去时快是因为路熟了,那这一解释只能用在沿着同样的路返回的第一组大学生身上。事实上,两个小组都获得了同样的感觉。这个例子说明路途本身并不重要。

 

于是,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小组提出新的见解。他们是这样推理的:当人们第一次走上一段陌生的旅途时,常常有一种倾向,会低估旅行所需的时间,他们在乐观的状态中开始了旅行。可是,当他们走完全程,他们觉得实际走的路程比预期的要多。于是,当返回的时候就会生出一种悲观的情绪,他们会想:回去可要费时间了。就像当初的乐观情绪最终使你感到旅途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短,返回初期的悲观情绪反而最后使得你觉得归程并不那么长。

 

这一切都建筑在期待之上。越是期待旅程很快走完,越有可能感觉路途漫漫。返回的时候,就会想回程会很长很长,结果很吃惊:这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就是说期待本身是构成“返家效应”的最重要的因素。

 

不过,也有其他一些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美国宇航员艾伦•宾的感觉:人们之所以感觉归途短是因为没有去时那么大的压力,不像去的时候更多的注意力是奔向目的地而无暇放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