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姚明退役文化 |
分类: 想到就说 |
消息又是境外媒体先透出来的——姚明退役了。本来想象中我新华社应在18个小时后发出辟谣的报道,但等来的却是新华社证实姚明真的退役了。这个消息对于一些球迷来说多少有些惊讶,但是对姚明背后的“姚之队”来说却不是意外,是其职业生涯设计的一部分。“姚之队”从不讳言姚明在NBA的运动生涯其实就是一个商业院典型的运作项目,是项目就有风险,而姚明的左脚一直就是这个项目最要命的风险,并且在姚明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
一般来说,运作一个工程项目一定要厘清所有潜在的风险,譬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施工风险、政治风险、运行风险等等。面对风险,要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或使这些风险不会发生,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这叫risk mitigation。但是,有一种风险属于killer assumption,也就是要命风险,一旦发生这个项目就面临血本无归。对于这种风险,risk mitigation就不管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这个项目别干了,而最好的办法则是设法证明这个风险不存在。
具体到姚明,他的左脚一直是他运动生涯中的要命风险。在姚明的《我的世界我的梦》一书中他自己这样写道:“我习惯用右手,所以重心在左脚上,拉开做右手上篮,跳跃钩射,等等”……“出发前往美国的前一周,在亚运会上对抗韩国的决赛中,我在篮下靠近底线做动作的时候,踩到别人的脚上,左足弓受伤。我所有的伤都是这样———没什么大动作,只是踏错了一步”…… 我到了休斯顿向队友们展示我的球技,但我无法打常规比赛。并不是哪里折断或者扭伤,有脚伤时,跑、跳,做其他动作都会感觉到疼。我习惯用右手,所以重心在左脚上,拉开做右手上篮,跳跃钩射,等等。好象鞋中有块石头,只要我一做动作就能感觉到”。
在《我的世界我的梦》中,记述了姚之队成员约翰·海逊格这样一段回忆:
“火箭派的特使几天前到了。他们特地来向中国官员当面表示对姚明的兴趣。我第一次到中国,经过疯狂的飞行到达酒店的时候,电话响了,是戈德堡(火箭队法律顾问)。“我们遇到问题,”他说,“你现在快下来。”我去了他的房间,就在大堂往里走的位置,他告诉我他们的矫型医生刚看过姚明脚X光片。“他的脚全坏了,”戈德堡说,“他永远都没法打NBA。我们不能选他。”
面对这样一个killer assumption,姚之队的对策是证明这个风险不存在。他们引用对姚明进行过检查的公牛队医生的话试图说服戈德堡:
“我看过的NBA球员的脚多着呢,”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个NBA中心看看他们的X光片,很多人的脚你看了都会说,‘这个家伙会有问题’或者‘我不知道会怎样’。我看过比姚明更糟糕的脚,他们都有很长的NBA职业生涯。”
但戈德堡说,但我们的整型医生对X光的判断非常不同。你送他去香港检查脚,那是我们选他的唯一可能。” 然而姚之队借口中国方面不同意姚明去香港,经过讨论最后同决定在北京检查。姚之队成功地证明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检查进行了几个小时。检查结果一切都好”。
这个结果为火箭最终选择姚明奠定了基础。但是,姚之队自己对于风险的存在心知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一书中引述了姚明经纪人章明基关于与东方队谈判的回忆:
“谈判最终的问题是给东方队的赔偿———姚明转会到底要付给他们多少钱、付多少年。最后的协议非常复杂。我们把姚明受伤的潜在影响、未来的利率、通货膨胀等等因素都考虑了进去。约翰和我把这当作商学院的资金估算项目来对待。开始,我提出不同的提议,关于我们能够接受和不能接受的,约翰做了一张表,等式中任何一个数字变化,表格都会反应整体合约的价值。比如说,改动第一年的一个数字,下面12年的这一数据都随之改变。或者用一个不同的折扣率,就得到新的结果。依据是姚明在NBA打球的年限,我们用它来协商不同的特别付款。每天我都带着手提电脑去谈判。但除此之外,跟一般谈判没什么不同。我觉得最后姚明拿到的结果还比较合理。我们双方签了保密协定,所以我不能透露细节。”
虽然章明基没有透露细节,我们从这段话中还是看出,姚之队在计算回报率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姚明脚伤潜在的影响以及姚明在NBA打球的年限。换句话说,即便姚明今天终结NBA的运动生涯,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商学院的资金估算项目”来说,也是一个极其成功的运作,是个成功的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