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当回"内宾"

标签:
日本机关会议室出租车内宾文化 |
分类: 大话日本 |
中国人在日本,凭着汉字的底子,大概其还是能够看明白一些标识的。比如出门开会打的,看到过来的出租车显示熟识的“空車”二字,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虽说是访客,但是在东京和来自西方的同事走在一起,日本人往往会把我当做“地陪”,和我说日语,所以我自称是“内宾”,而那些看上去像老外的人才是外宾。
不管内宾外宾,来到政府机关某省总合厅都要填一张“来厅者受付票”,除了自己的氏名、拜访者的姓名、担当课室名、担当者名以外,还要说明“用件”,就是来这里什么的干活,有13个选项,分得很细,外宾们看不明白,全靠我这个内宾解读了。这里不厌其烦列出来,我们也可以顺便看看日本人到这个机关来都可能做什么:(1)会议;(2)礼貌拜访;(3)陈情(类似上访?);(4)消费者咨询;(5)许可证申请、咨询;(6)审议会旁听;(7)进出口化学物质申请、咨询;(8)领取各种资料;(9)投标;(10)记者采访;(11)去图书馆、医务所;(12)供货;(13)其他。
填好了受付票,挂上“一时通行证”,来到总合厅下辖的一个课室开会。这个课室在一间大概有上百平米的大房间里,桌子连桌子坐了不下30人,每张桌子上都有堆成小山的“書類”资料,外加一个大屏幕显示器,所以只见电脑不见人头,大家都在忙。会议室就在这间大屋子的一端,进去一看,陈设真叫简陋,一张陈旧的木桌,两排椅子,没有桌布,也没有椅套,而且拥挤不堪。同来的外宾评价这个会议室说very simple,照我这个内宾的说法那简直就是寒酸了,日本人还真不见外,完全没有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大衙门的范儿。看这个样子,日本政府机关的会议室不分什么内宾外宾(记得我去第二大经济体出差,不管是什么省部级司局级单位,大都有个上档次的外宾会议室,装潢宽敞明亮,有时还有美女进出沏茶递水,宾主可以靠在大沙发上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
从这个课室出来,去了另外一个课室,发现这里的会议室桌椅看着有点档次,但是不大的会议室有两排桌子。我们进去时一边桌子上几个日本人正在开会,我们宾主在另外一张桌子旁坐下。一个小会议室两拨不相干的会议,各说各话,居然可以做到互相不干扰,也是新发现。更令人惊讶的是,正开着会居然大楼内突然停电,虽然肯定是一起偶发事故,但是接待我们的课长也没感到丝毫的奇怪,还开自嘲说这是本省在节能,似乎日本人也明白拉闸限电可以减排的道理。
话说回来,好多外宾看不透的事情,作为内宾我们都不难理解,但是有些事情即便是内宾也会感到小小的意外,除了政府机关简陋的会议室,还有这个——
乘坐出租车到了目的地,车停了下来,乘客正在结账但还没有下车的那10几秒钟,车窗前的显示不是“空車”,而是“支払”,好像是在告诉其他乘客先等会儿,正在付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