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试图了解世界,再说改造世界观

(2010-11-11 08:01:00)
标签:

世界观

翟华

文化

分类: 国门内外

前一阵子一位博友留言问了个问题:是不是每天都除了写博客别的就不干什么别的事情了——这个还真不是。作为迟到的回答,我转载2010年9月25日《广州日报》休闲周•人物版上发表的一篇采访记,刊登出来的内容是我的原话加工而成——但是“作家”这个头衔是记者加的,矢口否认先——虽然很多其他的原话限于篇幅或其他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包括进去。以下是《广州日报》驻北京记者赵琳琳采写的报道全文:

 

先试图了解世界,再说改造世界观

 

本是在国际金融组织任职,却偏偏对写作情有独钟。自1984年赴法国留学至今,在过去的26年里,他常年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长期学习、生活和工作。他喜欢以自己独有的视角去捕捉这个光怪陆离、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会长期带着笔和纸,以记录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悟和思索。

 

  他是作家翟华,作家是他在金融职业外的另外一重身份,也是他表达自己的另外一种方式。翟华新书《国际公务员奇记》日前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翟华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在国外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文、图/本报驻北京记者赵琳琳

 

我只是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视角

 

  翟华说,对他而言,工作和生活完全是两个人的两码事。“如果谈工作,我得换个名字——也就是我的‘真名’——谈油价、气候变化、新能源发展等,但要问生活情况,那我得用‘翟华’这个笔名来谈。”他略带调侃地说,自己把在国外生活这些年来所有有趣的事情都写在了《国际公务员奇记》这本书当中,就连‘您挣多少钱’这样的被老外认为是“绝对隐私”的问题都披露了。

  谈及钟情于创作的原因。翟华说,生活中的他,是个没有“情况”,也缺乏“爱好”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更不跳舞,近年来唯一能够想起来的爱好是上大学时打过桥牌。不过,别人打牌都是“精确叫牌”,而翟华和搭档则是“感觉叫牌”,由于战绩不佳甚至屡战屡败,他很快淡出“桥坛”。

 

  玩什么都不灵,就以咬文嚼字来自娱自乐

 

  谈及生活中的其他爱好,翟华调侃说,“这辈子上过一次高尔夫练习场,刚举了球杆比划了一下,就被判定‘没有天赋’。因为我玩什么都不灵,所以平时就以读书看报咬文嚼字来自娱自乐。”这也许就是他钟情于文字的一个略显古怪却有趣的原因。

 

  写作可说是翟华最大的爱好,他的创作范围涉及极广,有亚非欧美海外游记,有专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东西,还有对英法日等语言文字的考据等。而对翟华而言,无论写什么内容,他都喜欢追求一种新的视角,这也是翟华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并因此受到了不少读者的追捧。

 

  谈及此,翟华表示,自己只是喜欢观察、记录眼前发生的每一件事,揣摩这个世界的精妙。“我读过从小失明失聪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记得她问一位刚散步回来的朋友:‘你在树林里看见了什么?’朋友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海伦想这怎么可能呢?失明的海伦,凭着触摸,也能在树林中发现数之不尽的有趣事物。她能感到树叶柔嫩而对称,体会白桦光滑的树干或松树粗糙的树皮,顺着树枝摸过去,可以找到春天的新芽,体味大自然从冬眠中醒来的征兆。世界在你眼前,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精彩。”

 

  跟随我的目光去观察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美国有一位很有个性的作家,也是画家,叫亨利•米勒,我很欣赏他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人生的目的地从来就不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而是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可以说,读我的文字实际上就是跟随我的目光去观察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只是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视角,至于看到的世界是好是坏,我不做价值评判,由读者根据自己的体会来下结论,这也算是一种‘留白’的艺术吧。”

 

  行万里路,写一万个字

 

  翟华说,《国际公务员奇记》这本书都是自己在平时随手记录的小段子和思维碎片。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作家,也没有整块的时间写作,所以我平时随身带一支笔,兜里装了小纸片,有了灵感我就赶紧写,没有刻意的选题,都是随手记录下来的小段子和思维碎片。”翟华说。

 

  他深信,如果能够把每个稍纵即逝的思想碎片和幽默元素及时地记录下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鲁迅说:‘世上本来没有路的,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呢,实际上本来不是要写书的,只是段子攒得多了,变成了书。我因工作关系出差很多,往往是行万里路,写一万个字。”   

 

  “柏杨说中国是个文化酱缸,我觉得中国是口大井。只是因为这井口太大,置身于这个神州之内,很容易产生‘天下’的幻觉,但实际上还是坐井观天。”翟华说。

 

  翟华这个年龄的人,打从上小学起,就常常在作文、小结、检讨或者期末鉴定中说这样一句话:“努力改造世界观”,现在回想起来,总觉有些可笑:那么小的孩子,还不知道世界是什么,就要改造“世界观”?而现在的“80后”、“90后”大概没有这样的说法了。虽然现在不用再“努力改造世界观”了,但是年轻人依然会有他们自己的“世界观”,而且这种“世界观”往往还是在没有充分了解世界的情况下形成的。

 

  有了世界观,就可以真正胸怀天下

 

  “我希望通过我的这本书给读者一个观察世界的窗口,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新的‘世界观’,也许我们真的需要‘改造世界观’。有了世界观,就可以真正胸怀天下,对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兼容并蓄,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能保持淡定的心境。”他说。

 

某些国家的人们和中国人

最大的差别是对“攒钱”的态度

 

  从1984年和其他200名留法学生一起赴法国读书,至今,翟华在海外学习、工作、生活已经超过26年。由于曾经长期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各国生活和工作,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人文特色给翟华打开了不同的、以更为深广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的窗户。

 

  留学法国办证明,只有签字没有“公章”

 

  “记得刚到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报到,办了很多手续,还开了很多证明,让我非常惊讶的是所有的证明都是经办人龙飞凤舞地签个字了事。当时在我的概念里,‘签字’就是一笔一画地写名字,法国人的‘签字’基本看不出到底是哪几个字母,更要命的是居然没有至关重要的‘公章’。”他说,自己当时很疑惑,签字看不清楚也就罢了,没有盖公章,谁相信这张纸的效力呢?

 

  记得有一份文件需要寄回国内,翟华硬是让学校的“有关”部门盖章,结果,校方在图书馆找到了一个一般盖在图书上的章子满足了他的要求。

 

  “后来我陆续到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和非洲的科特迪瓦生活工作,我注意到对于‘公章’和‘签字’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我逐渐慢慢体会到,文件的效力如何,公章与签字其实没有大区别,如果社会上没有诚信,公章一样不可靠。”

 

  谈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活体验,翟华说,他认为某些国家的人们和中国人最大的差别是对“攒钱”的态度。

 

  在非洲和东南亚,当地人都攒不住钱

 

  比如,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在东南亚,当地人都攒不住钱,钱一发到手就要出去花,所以工资不能一个月发一次,而是要一个月发两次,才能控制花钱的速度。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平常交通就比较拥堵,要是碰上周末、下点小雨再赶上每月15日、30日的pay day(发工资的日子),那么路上基本上走不动了,都是出来扩大“内需”的人。

 

  “我常常感叹,如果中国人能向非洲、东南亚人学习‘花钱’,而非洲人、东南亚人学习中国人攒钱的本事,各自的经济发展还能再上个台阶。不过,我的这个观点有可能在中国已经有点‘落伍’了,据说现在我们80后、90后的青年朋友花钱的本事一点不逊色于非洲兄弟,扩大内需不用愁了。”翟华调侃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