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的“反省十二要”和“八个不准”

标签:
员工管理文化 |
分类: 史海钩沉 |
开始今天的博文之前,请各位读以下十二个问题:
一、你对上层尊敬了吗?
二、你对中层和睦了吗?
三、你对下层爱护了吗?
四、你的心中诚实了吗?
五、你的行为端正了吗?
六、你的言行一致了吗?
七、你的品德良善了吗?
八、你的错误检点了吗?
九、你的过失改正了吗?
十、你对工作努力了吗?
十一、你对物料节省了吗?
十二、你对厂规遵守了吗?
从内容来看,显然是某企业对员工的劝诫和警示。但是,您能想象出这十二条规矩出自哪个年代的呢?提示以下,我把原件的复印件贴出来:
这是1949年以前天津福聚兴机器厂的老板陈光普为员工制定的“反省十二要”。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反省十二要”不乏和谐的内涵。说起来,那时的工厂还真些超前意识,类似的劝诫式的管理方法到现在有的企业还在用。比如上次我在前门同仁堂看到这样的“店堂纪律”——“八个不准”:
——不准擅离职守,
——不准扎堆聊天,嬉笑打闹,
——不准吵嘴打骂,
——不准在柜台内吃东西,看书报
——不准会客长谈,优亲厚友,
——不准靠货架,趴柜台,大声喧哗,
——不准动顾客遗失的物品,
——接待顾客时,不准用服务忌语。
表面上看,同仁堂药店的这硬邦邦的“八个不准”还不如60多年前天津福兴聚机器厂“反省十二要”更人性化。但是,不要忘记了,前者是在和谐社会,而后者发生在万恶的旧社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这“反省十二要”是我在旧书摊上掏出来的——《历史的见证第三集——满纸辛酸的保单》(天津人民出版社1966年1月第一版,印数90,000,定价0.12元)。针对这“反省十二要”,天津三条石厂史编写组撰写了批判文章《毒辣的精神奴役》。文章强调指出,这十二条表面上条条都在教人“行善”,实际上无非是要束缚工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和思想,削弱工人的阶级意识,妄想使工人变成驯顺的牛马,心甘情愿地为资本家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