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北京体验伦敦TAXI

(2010-08-12 21:35:35)
标签:

伦敦taxi

北京出租

文化

分类: 四海游记

我在«东方文化西方语»第一辑中写过我在伦敦体验London Taxi(伦敦的士)的段子,当时我是这样描述London Taxi的:

 

在英国首都伦敦有两万多辆出租车。这里的出租车与我们常见的一般家庭或公务用车外形不同,看上去圆头圆尾,有点老式轿车的味道。车身的颜色过去是庄重的黑色,但近年来车身上背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类广告,像一只只甲壳虫在街头巷尾穿梭,形成伦敦一景。想打车的乘客只要在街边一招手,马上就会有一辆出租车停靠过来...

 

在北京体验伦敦TAXI

 

不知道您是否知道,北京也有London Taxi,一共只有30辆。北京少有6万辆出租车,这30辆伦敦的士在大街上被说您撞见的概率只有0.05%。这么小的概率,乘坐一次已堪称奇迹,而我在北京24小时内乘坐两次伦敦TAXI,快赶上章鱼保罗的神奇了。

 

话说那天上午,骄阳似火,为送人到机场在路上等出租,一辆接着一辆的出租车飞驰而过,根本就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希望。正在这时,一辆像出租又不像出租的车,由西向东方向飘然而至。说它不像出租,是因为它圆头圆脑,比一般的小轿车要长,和当年的面的差不多;说它像出租,是因为车蓬上分明顶着"TAXI",而且是"北气",不是出租车是什么?说时迟,那时快,我果断伸出了右臂示意,这辆与众不同的出租车马上停了下来。拉开车门,的哥没有按国际惯例问"去哪儿",而是嘿嘿一笑,先恭维了我一句:"一看您就是见过世面的人,一般人不敢截我"。我说:"您不就是传说中的伦敦TAXI嘛!"

 

在北京体验伦敦TAXI

 

 

不错,这就是伦敦TAXI,和我在10多年前文章中的描述毫无二至。四个座位平时收起两个,乘客可以惬意地伸开双腿,好似民航飞机的公务舱。由于座席宽敞,加上车门上有特殊装置,这种车型是北京唯一可以上轮椅的出租车。大件行李可以放在司机旁边的副驾驶位置-那里没座位。两侧的车门在行进中自动锁死,停车后3秒才可以打开。车内有个扬声器,乘客要按下车门上的一个钮,就可以与司机说话了。不过,这个功能貌似不大符合中国国情,司机把前面驾驶座与后面乘客位置中间的隔音板拆了,方便的哥侃侃而谈。

 

遇到我这样的知音,的哥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北京早在08年奥运会前就引进了30辆经吉利改装的伦敦TAXI,"首气"15辆,"北气"15辆,两者外观颜色前者深些,后者是浅色。司机们很喜欢开这车,因为气派,开起来过瘾,有的司机还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感受古典"的字样。这种车还享有一定优惠补助。因为车的发动机是2.4升的缸,耗油量大(的哥说要"15个字"),所以份钱比一般出租车低,而且公司还免费定期保养。每次到T3机场,人家都优先安排车位。

 

但是伦敦TAXI也有自己的烦恼,就好像高傲的美女,虽然回头率极高,但是轻易没人敢来搭讪。用的哥的话说,"这车扫街丢活儿",一是因为不知道这是出租车,二来怕这车比别的车贵。其实价格是一样的,都是每公里2元。要说贵,倒是有一样,每次去洗车,别的车要5块钱,这车要10块,清洗面积大呀!

 

一来二去就到了目的地。说起目的地,想起已故美国作家兼画家Henry Miller的一句话: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 but a new way of seeing things (目的地从来就不是一个地儿,而是一个看待世间万物的新角度)。这次在北京体验伦敦TAXI,从的哥的角度,也看到不少新鲜事儿,不虚此行。

 

第二天出门,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辆深色的"首气"伦敦TAXI正在门口等我!

 

在北京体验伦敦TAXI

 

原来,昨天和那位"北气"的哥聊天时透露了第二天再赴机场的行程,这位的哥是有心人,发短信告诉了另外一位家在这边的"首气"伦敦TAXI的哥,说明儿个这有一"好活儿"......


 

**************************************************

 

翟华著《东方文化西方语系列II——国际公务员奇记》已经付印,未来数周内陆续上市,敬请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