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翟华微博
翟华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594
  • 关注人气:235,6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初年中国人如何看待英国

(2010-07-22 06:38:10)
标签:

英国国民性

国文课本

民国初年

文化

分类: 史海钩沉

最近偶然读到了一套“高等小学用《中华女子国文教科书》”,看出版日期竟是民国三年(1914年),上海中华书局印行。

 

民国初年中国人如何看待英国民国初年中国人如何看待英国


这本教科书内容丰富,古今中外,科技文化,无所不包。比如第二册第一课是“国旗”,介绍五族共和的国旗,可算是共和国历史上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了。

 

民国初年中国人如何看待英国


课本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十一课“英民之特性”,专门讲英国人的国民性的一篇课文。要知道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让中国吃了大苦头,而且还逼迫清政府割让了香港,算起来这本教材出版的年份年距离包括英军在内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过14年而已,这斑斑劣迹新仇旧恨中国人理应不会忘却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的中国人到底是怎样看待“英民的特性”呢?

 

课文开宗明义,给出了一个判定一个国家好坏强弱的一个定律:

 

“善觇国者,不于其政,于其民。民良,国未有不富强者。民不良,国未有不贫弱者。”

 

也就是说,观察一个国家,不要看它的政体,而最主要的是要看他的国民。国民都是良民,国家必定富强昌盛;而国家里都是刁民,那么这个国家积贫积弱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说到这里,课文马上切入正题,对英国下了一个定论:

 

“英伦三岛,万国较富强,今尚无后来居上者。”

 

英国就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富国,这是什么原因呢?课文接着解释:


“则试观其民,英民好动而恶惰,人各有职业,以尽力于社会。举国无游民专事分利者,又辅之以信义,不轻约,约必践。不妄应,应必行。英民营业无往而不利,胥赖此也。”

 

观察英国百姓,不仅个个勤劳勇敢,崇尚为人民服务,而且特守信用,说话算话,驷马难追,所以做起生意来没有不赚钱的。勤劳诚可贵,信用价更高,但是还有更要紧的:

 

“英民所宝贵者,莫如自由。生命财产名誉言论,皆力自保障,不受他人损害,然谨于自治,服从法律,尊重舆论,无非法之行为,又善保存本国文物制度,不轻率更易。即居他国,亦谨守其风俗习惯,而不为他国所同化。此皆其特性也。”

 

这英国人真是世人楷模,不仅在老家遵纪守法,到了外国也不受酱缸的侵蚀。写到这里,课文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了我国:

 

“我国之国势如何,我国民特性之何在,我愿为国民者,鉴于英而重思之也”。

 

这话说得好含蓄,咱的国力怎样,俺国民都是什么德行,中华儿女当有自知之明,三思。

 

 

民国初年中国人如何看待英国

民国初年中国人如何看待英国

民国初年中国人如何看待英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