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晚文化 |
分类: 想到就说 |
往年看电视看春晚,今年看微博看春晚。N个小时看过来,我所见到的最具正面的评价是一位网友说“差强人意”。个人觉得整场晚会就是味同嚼potato,比嚼蜡口感略好,但满口淀粉生涩,大脑发木混沌,无感而发,只好把博客写成微博了。
春晚过后,叱声一片,就等着CCTV自己的“90%的观众喜欢春晚”的经典民调来平衡舆论了。新华社捷足先登正面引导舆论,发表“虎年春晚如同视觉盛宴、网友期待依旧惊喜依旧”的报道。消息引用虎年春晚总导演金越说。“衡量春晚是否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观众满意。”“是否能给全国观众奉献一场老少咸宜的晚会,是不是编排了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贴近了、反映了他们的生活?”金越一遍遍地问自己。 ——纳闷,为什么要问自己,问问观众不好吗,上网看看不就知道了?
过去的春晚制造长于流行新词,去年还有“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的经典。而今年的春晚则重拾网络牙慧,把网上被说烂了的流行词原封不动地直接搬上小品舞台。这样的“包袱”,对于混迹于网络的网友来说,已经抖不出任何笑点,如同一盘好菜,又让不懂厨艺的师傅回了一次锅,端上来已经是色香味皆空。
那么,对于不上网的广大老奶奶、老爷爷还有怪叔叔们,他们从春晚里第一次听到这些网语会是什么感觉呢?比如“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句台词,对于不知道“贾君鹏”是何许人也的观众来说,完全是不咸不淡的过场词,说了也白说,等于没听见。至于在春晚中反复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式“不是xx、是寂寞”在热热闹闹的大年三十更显得不合时宜,不上网的观众的反应一定是“不知道这帮孙子在说什么”。
但问题是这帮“孙子”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春晚乏善可陈,还是借本山大叔到位的传统文化姿势给各位拜年(鸣谢“卓越兄v”微博截图),祝各位春节亚克西,Happy Valentine's Day!
参见翟华2009/2008春晚评论:
2009
2008 给流行语“为什么呢”增加点文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