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的作品有废话吗?

(2009-12-29 08:48:39)
标签:

鲁迅

文化

分类: 中西文化

昨天《辽宁日报》在文化观察版刊发了一篇日本翻译家谷川毅回答记者问,报道的标题是:“我为什么说中国作家太封闭?” 谷川毅认为,“中国作家的姿态不是向外,而是向内,换言之,他们关注世界的姿态不是敞开的,而是封闭的”。这篇访问记是旅日诗人、翻译家田原翻译的,而且田原还插了这样一句话:“我基本上同意谷川毅教授的观点。但我还想指出的是:如果单是看外在的语言,我觉得中国作家普遍的弱点在于他们小说语言的繁冗——即语言不够简约,这其实也是当代汉语的一个弱点。鲁迅作品的伟大跟他的小说语言中没有废话有一定关联”。

 

鲁迅的作品有废话吗?


关于鲁迅作品和当代中国作家的语言特点,德国汉学家顾彬也说过类似的话:“鲁迅的作品就不存在冗长、很多废话的问题。《孔乙己》,《藤野先生》,每句话都进行了很仔细的推敲。所以鲁迅的作品增一字减一字是不可能的。而中国当代作家的书你随便增删段落都没问题。好的作家应该知道语言是最重要的”。(2008年10月17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

说鲁迅先生的作品没有废话,那要把鲁迅的作品都通读一遍才能下这个结论。但是对许多中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鲁迅作品不多,其中有一篇《秋夜》(散文集《野草》中的一篇)偏偏给他们留下了鲁迅说话啰嗦的印象。这篇写于1924年9月15日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为什么不说“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两颗枣树”,而要说“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呢?这不是啰嗦吗?很多中学生也拿鲁迅先生的这个经典句式“恶搞”:“我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的,另一个也是女的。”

不仅是中学生,有些文学大家也对鲁迅的这四句话颇有微词,甚至很激烈的指责。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早在1936年出版的《鲁迅批判》中就这样评价:“至于那种‘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我认为简直堕入恶趣”。台湾作家陈之藩在《垂柳》一文中回忆说,他小学五年级的国文老师,对鲁迅的这种写法,简直愤慨到了极点。讲到这篇课文时,他“霹雳一声,把书狠狠地摔在桌上……两只大眼冒着血丝,怒吼起来:‘鲁迅的文章放了两次屁,一次是屁,还有一次也是屁!……这比屁还没有味儿的东西,竟然铸成铅字,公然误人子弟……诸位同学,墙外有两株枣树,不就结了。什么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有什么好写的,又有什么好看的,两株枣树又有什么值得重复两次的?’”(转引自胡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6700e2010009cd.html)。

 

但是也同样有文化界名人力挺鲁迅。易中天先生就对鲁迅的这四句话赞誉有加,他在《百家讲坛》中说:世界上写得最好的句子,是鲁迅先生在《秋夜》中的那句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易中天先生没有具体这四句话好在哪里,但是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小说稗类》一书中是这样评价的:“这四句话一旦修剪下来,读者将无法体贴那种站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况味。修剪之后的(无论是两个或一个)句子也将使秋夜的首段变成描写“枣树”的准备。然而鲁迅根本没准备描写枣树呢?——或者应该这么说:枣树只是鲁迅为了铺陈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影子。”

 

鲁迅的《秋夜》已经问世85年,对于这开头的四句话到底是经典还是屁话的争论依然在持续。如果我们最终确认鲁迅有关“枣树”的这几句话不是废话的话,那么鲁迅的作品真的是再找不到什么废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