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汉语拼音文化杂谈 |
分类: 中西文化 |
我写blog都是工作之余的急就章,除了标明ZT,都是原创。写得多了,错字、错讹不少,意在抛砖引玉,虽然有时候引来的是板砖,毕竟有更多认真和细心的读者指正、赐教。昨天请教读者:奥运海报京剧武生作揖动作是否有误?,就有多名网友分享自己的见解,在此表示感谢。我的一篇旧文汉语拼音有软实力,也有根软肋——关于si的思考,最近收到3位读者的反馈,转发如下共更多网友参考,用句网友们留言常说的话“学习了!”
(1)Richard朋友写道:
无意拜读了贵blog文: "汉语拼音有软实力,也有根软肋??关于si的思考"。很有共鸣感,本人小学(76年上一年级)起就对这有疑问,但水平有限,无法深纠,但一直耿耿于怀. 直到小儿上学,才发现小学教育早已解决此事,si等不用拼读了,一劳永逸地成了"整体认读音节":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这样方便了国人,可能苦了老外.
(2)一位张姓朋友来信,主题为“si的读音不是拼读出来的 所以理直气壮”,提供了以下信息:
读思,不是拼读出来的 而是作为整体认读音节的规定读音来读的,所以汉语拼音读音分拼读和整体认读
小学汉语拼音教材中的16个整体认读音节可分为五种情况:
1.zhi、chi、shi、ri:这四个音节的韵母都是舌尖后元音“-i”,发音时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这四个音节当作整体来认读,是为了避开学习舌尖后元音“-i”的困难。
2.zi、ci、si:这三个音节的韵母都是舌前元音“-i”,发音时口形舌位也不好掌握。把这三个音节当作整体来认读,是为了避开学习舌尖前元音“-i”的困难。
3.ye:这个音节可以看作韵母ie自成音节,也可看作由声母y和韵母ê拼成的音节。如果按前一种理解,那么,把它作为整体来认读,是为了免教拼写规则(《方案》规定:韵母ie自成音节,要把i改为y);如果按后一种理解,则把它作为整体来认读,是为了免教舌面前半低元音“ê”。
4.yi、yin、ying、wu:这四个音节是按照《方案》规定的拼写规则,由韵母a、i、in、ing、u前面加y或w构成的。把这四个音节当作整体来认读,是为了不教拼写规则。
5.yu、yue、yun、yuan:这四个音节是按照《方案》规定的拼写规则,由撮口呼韵母ü、üe、ün、üan前面加y构成的。把这四个音节当作整体来认读,也是为了不教拼写规则。
yan这个音节不属于以上五种情况,故不列为整体认读音节。Yan中的a相当于ê,但不是ê。Yan中的an不是“安”的音,实际读ên,国际音标是〔εn〕。有的老师教成“y(衣)-an(ên)-yan(烟)”是可行的。
(3)老百姓网友留言说:
看了你的关于汉语拼音的文章,只是觉得有点好笑,一些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还不扎实就在这里夸夸其谈,“基”的拼音“ji”里的“i”明明念做“一”,却被你念做“义”还特别注上是四声,误人子弟。另外关于“si”的问题,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凡字母中能单独成音的,拼写时需在后边加上“i”,例如“z""c""s""zh""ch""sh"等,我说的不一定完全,但基本意思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