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菲律宾人何以不在乎“菲版731”

(2006-12-04 13:51:16)
分类: 中西文化

1125日日本共同社发出电讯,引用原日本海军卫生兵牧野明的证词,报道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曾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对俘虏进行活体解剖。消息一出,包括美国CNN、英国BBC在内的国际主流媒体纷纷以“二战期间日本海军一名军医承认,曾在菲律宾俘虏身上进行活人解剖”为题予以转载。各国舆论普遍注意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731部队和日本九州大学医院曾进行活体解剖的暴行已普遍为人所知,但在菲律宾也进行过活体解剖的证言还是首次公诸于众。然而,在受害者所在的国家——菲律宾,虽然部分当地的媒体也在不起眼的位置简略地转发了法新社发出的有关报道,但是这则消息无论是在菲律宾官方、民间还是网上都没有引起任何涟漪。平素专门追踪菲律宾日本关系新闻的菲律宾记者也对这则消息提不起兴趣,而是忙于报道国会正在审议的“日本菲律宾经济伙伴协定”(Japan Philippines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许多菲律宾华人还是通过中文网络了解了有关内容。中国网民对此事的关注与菲律宾网民淡漠形成了鲜明对照。随机访问几位马尼拉的大学生、公司职员,其中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则消息,而且表示这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从人口结构来看,菲律宾的确是一个年轻的国家,35%的人口在14岁以下,而61%的人口在15岁到64岁之间。所以,绝大多数的菲律宾人对于发生在60多年前日本侵菲战争没有切身体验。很多菲律宾人偶尔谈到那段往事时往往用中性的“under Japanese rule”(日本统治下),而不使用带有价值取向的“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日本占领下)。但是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日军侵略菲律宾的残暴与亚洲其他受害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1941128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仅仅10个小时,日军就对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发起了进攻,并在一个月之后占领了马尼拉。退守到巴丹半岛上的美国和菲律宾守军与日军激战达四个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约有7,0000人成为日军的战俘。日军将这些战俘押解到北部100多公里之外的战俘营,全程徒步行军,境况惨烈,史称“巴丹死亡行军”(Bataan Death March)。整个行军过程中仅在出发的时候给了战俘吃了一个饭团,此后一路上不许战俘喝水进食,凡是企图找水和食物者,即被日军以刺刀或开枪处决。一路上因饥渴而死或者遭到日军处死的战俘超过10,0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菲律宾人。抵达战俘营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26,000名战俘被日军虐待致死。在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在南太平洋诸岛节节败退,撤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时进行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大屠杀,是菲律宾版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菲律宾人总数达10万人。至19459月日本宣布投降为止,在战争中死亡的菲律宾军民超过百万。

 

一位菲律宾学者表示,菲律宾“淡化”日本侵略的历史有其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从政治的角度看,1954年菲律宾就积极参与了美国主导成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与日本在政治上同属“西方阵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菲律宾成为了美国的代言人。由于日本和菲律宾都是美国的盟国,在美国的调停下菲律宾和日本19567月与日本签署了和平条约以及战争赔偿协定,解决了战后遗留问题。20065月,日本驻菲律宾大使山崎隆一郎特地为一位鲜为人知的日本移民Elizabeth Masue Masuda Almazan(日本名为增田)女士追认了“日本女英雄”称号。增田女士在1929年随父母移民到菲律宾,并与当地人结婚。1941年日本占领菲律宾以后,增田被征召为日军翻译,她不顾个人安危营救了许多菲律宾俘虏,演绎了日本版的“辛德勒名单”。增田女士在菲律宾的昵称是Masay,其事迹早在菲律宾百姓中流传。但直到60年后才被日本官方“发现”,包装成为日菲友好的新象征。为纪念菲律宾日本和平协定签订50周年,两国政府宣布2006年为“菲日友好年”。7月份在马尼拉举行的纪念仪式上,日本外交大臣麻生太郎发表的演讲更是可圈可点。人们注意到,麻生以近乎轻描淡写的方式描述60年前的那场战争:“无论如何,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20世纪最悲惨的篇章,我的国家成为了你们的敌手”(After all, it was in this country that the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played out one of its most tragic chapters, with my country as your main adversary)。接着,麻生话锋一转:“然而,也正是在这里,日本战后的主动受到了热忱的回应,宽恕了过去,如果不是忘记了过去的话”(Nonetheless, it was also here that Japan's post-war initiatives were warmly received, her past forgiven, if not forgotten)。为此,麻生外相代表日本政府衷心感谢菲律宾的“宽宏大量、高尚的和解精神和公正的心态”(generosity, noble spirit of reconciliation, and sense of fairness)。在马尼拉的外交界人士认为,日本为了突破前一阶段亚洲外交的困局,刻意将菲律宾视为日本与周边曾经受到侵略国家关系发展的一个“典范”而悉心经营,并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十分需要日本经济援助的菲律宾政府的配合。

 

从经济的角度看,日本不仅是菲律宾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外资投资国、旅游客源国,而且是最大的官方发展援助提供国。日本迄今向菲律宾提供了近1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在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和菲律宾各地主要城市,许多机场、公路、桥梁、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都是使用日元贷款建设。在这些设施上,都特意用菲律宾语、日语标有日本援建的醒目字样,使“日本建造”深入民心。此外,据菲律宾官方估计,今年9月菲律宾和日本签订的《经济伙伴协定》在两国立法机构批准生效以后每年将可为菲律宾带来五十亿至六十亿美元的利益。根据协定,两国将在10年内取消对对方90%以上贸易商品的关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这个协定中还破天荒部分开放劳务市场,允许菲律宾医护人员前往日本工作。对于贫穷的菲律宾人来说,到国外打工是摆脱贫困的唯一机会。目前有超过1100万的菲律宾人(占全国人口11%)在北美、中东地区打工,在2005年汇回本国的薪资高达13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经济伙伴协定》开启了到日本的劳动力市场,为年轻的菲律宾人提供了出国打工的新出路,自然成为时下媒体和百姓关注的热点。可以说,生活的困境和现实的经济利益使菲律宾人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乃至最新揭露出来的“菲版731”事件都抱有某种淡漠甚至淡忘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