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西文化 |
阴阳法语、生死日语、性趣中文
初学法语觉得非常新奇,因为无论是人还是物都要阴阳有别,简直有走火入魔之嫌。也许当初给每一个名词定性时,都有约定俗成的理由。但时过境迁,后人很难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只好理解的顺水推舟,不理解的死记硬背。法语中“太阳”为阳性,“月亮”为阴性,谁都能理解。可是为什么“空气”是阳性,而“光线”是阴性呢?我第一次去法国人家作客,席间主人那不满三岁的小女孩忽然问:“爸爸,桌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您看呢?主人耐心地对三岁的女儿解释:“桌子(Table)是女孩,你坐的椅子(Chaise)也是女孩,可是那边的长凳子(Banc)就可是男孩哟”。然后主人转过来对我说:“你可别问我为什么!”
即便象“我不是法国人“、“她是个学生”这类简单句子,用法语讲出来稍不小心就会出错。你要先自问说这话的“我”是男人还是女人呢?如果是女人,请说“我不是法国(女)人”(Je ne suis pas franaise)。至于另一句话,必须说“她是个(女)学生”(Elle est étudiante)。法国电视台的主持人在每个节目中都会不断提到“各位女电视观众(téléspectatrices)和“各位男电视观众(téléspectateurs)”。在节目结束时,主持人一般不想重复“女电视观众、男电视观众”这样罗嗦绕口的词,就说:“谢谢,诸位女的、诸位男的(Merci à toutes et à tous),再见!”同理,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也日复一日地向“女听众(auditrices)、男听众(auditeurs)”致意。法语中“苍蝇”这个词属阴性(une mouche),同属不齿于人类的蚊子却被归为阳性(un moustique)。在非洲的时候听过这么一个段子,说是法国女主人发现一只苍蝇在客厅里飞来飞去,赶紧大惊小怪地叫佣人出来打苍蝇。那非洲佣人不知“苍蝇”的词性,进门就问“‘他’在哪儿?”(Où est-il?)”女主人一边回答佣人的问题,一边一本正经地纠正佣人用词不当:“‘她’在哪儿(Où est-elle?)?她在那儿!(Elle est là!)”那佣人睁大眼睛对主人崇敬地说:“您好眼力!”
从这位“好眼力”的法国女人,我联想到了洞察力非凡的日本人。不过,法语讲究的是阴性、阳性有别,而日语则侧重生物、死物之分。日语的“某处有某物”这个句型中的“有”,如果那个“物”是个有意志的活物,应该说“います”;如果是个没有思想的死物,那么就说“あります”。再比如说,日本人描述自己看到某物的时候多使用动词“见”(見る),而见到某人的时候则用动词“会”(会う)。在中国,同事下班分手的时候会说一声:“明天见!”在日本,这个“见”字是不应该用在这种场合的,因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要说:“明日また会いましよう”。如果一定要把“见”用到人身上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意思是说话者虽然看到了对方,但对方却没有注意到说话者的存在。日本人对生物、死物的敏感性不仅表现在视觉上,而且也体现在听觉上。一般来说,不论是喉咙震动发出的还是物体碰撞发出的动静,中国人一律都用“声音”二字概括。声是音,音也是声:“声,音也”;“音,声也”(《说文解字》)。但是,对日本人的耳膜来说,“声”和“音”却不完全是一码事。这么说吧,凡是从动物口中弄出的声响便是“声”,而无生命的物件所发出的音响便是“音”。如果您觉得明白了,那么考您一下:人走路的脚步声在日语中应该是用“声”还是“音”来描述呢?脚固然是个活物,但脚步声却不是从喉咙中发出,所以还是应该说“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