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右之分的东西差别

(2006-10-28 00:02:51)
分类: 中西文化

记得小时候在学校上体育课,老师喊:向左转!大多数同学都向左转,但总是有几个同学反其道而行之向右转,惹得哄堂大笑。原来他们搞不清楚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其实,就是那些转对了方向的同学,也是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到底什么是“左”、什么是“右”,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所谓“左”,即“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与‘右’相对”。而“右”就是“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与‘左’相对”。这个定义看上去相当严谨,可是不一定解决问题,因为又涉及到了“南”、“东”、“西”三个方向概念。“东”、“西”好说,分别是日出、日落的方向,那么什么是“南”呢?还是查《现代汉语词典》,所谓“南”即“清晨面对太阳时右手一边”。定义“右”这个概念的时候用“南”的概念,而定义“南”这个的概念时候又用到“右”的概念,这就形成了“循环定义”。假如别人即不知道“南”是什么,又不知道“右”是什么的话这个定义毫无用处。如果别人知道什么是“南”、什么是“右”的话,也就用不着来查这个定义了。

 

从定义的逻辑规则来说,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就是循环定义或者同语反复的错误。电脑操作系统有超强纠错功能,可以检测当函数或程序调用含有符号变量的表达式时,此变量在定义函数或程序时是否已被使用。如果检测到这种情况电脑就显示循环定义(Circular Definition)错误。小时候作数学习题,求证A=B,却常常兜了半天圈子只证得A=A,或者B=B,整个白忙活了,被老师打上个大叉子。然而,被理科认为是错误的“循环定义”却在文科中司空见惯,不但上面提到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已经是这样了。举例来说,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诚信”的“诚”字是这么说的:“诚,信也”;解释“诚信”的“信”字是这么说的:“信,诚也”。按照《说文》的定义,“右”字还可以通“佑”,而“佑”的意义相当于“佐”,而“佐”又通“左”,最后“左=右”,左提右挈,背着抱着一般沉。从历史的渊源看,《说文解字》还不是也不过是沿袭了更早的儒家经典《论语》,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已经有明显的“循环定义”的倾向,自圆其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博大却不精深。直到现在,不论是什么样的行业,也不论是什么政策,我们的一些领导在作重要讲话时还是常常喜欢使用“只要我们A就一定能B”这样的充满辩证的车轱辘句式。因为如果将来没有B,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坚定地A。如果万一真的实现了B,那么只能证明领导的A见之明。这样的逻辑,固然左右逢源,但却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从“左”“右” 忽悠到《说文》、《论语》,又是AB,有点走题了。回到“左”、“右”,英语中又是如何定义leftright这两个单词的呢?

 

英语中right这个词的本意是“正确的”、“正常的”、“合适的”、“恰当的”,而right后来与位置、方位发生联系是借助了“手”的一臂之力。在12世纪前后,英语中的right hand指的是correct hand(“正确的手”)。“正确的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那只最有力的手,承担日常工作的手。一旦“正确的手”的表达式在语言中稳定下来,right就被赋予了表达方位的功能,也就是说“正确的手”的方向,也就是“右”的概念。“右”的概念来源于手,“左”的概念也不例外。在古英语中有一个词lyft,原意是“软弱的”、“无力的”、“无用的”。当这个词用于“手”的时候,就成为了right hand 的对照物。Right hand是有力的,而另一只手lyft hand是“无力的”。当right可以表达“右”的概念时,与其相对应的lyft(后演变为left)就表达了“左”的概念。英语中“左”、“右”概念的演绎,不属于“循环定义”,但是也未尽科学。因为并非所有的人的右手都是正确的手。维基百科上的“左撇子”条目显示,世界上右撇子与左撇子的比例大概为173,也就是说15%的左撇子。如果和这些人说“左”的概念源于“无力的手”,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有没有比“东南西北”和“正确的手”更好的参造物来定义“左”、“右”的概念呢?我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建立的法语在线辞典上查到,法语的gauche(“左”)可以根据人体内心脏的位置来定义。也就是说“左”就是靠近心脏的方位,与心脏在同一边的那只手就是左手。“左”定下来了,距心脏教员的那一边的相对位置就是“右”了。法国的政党分“左派”、“右派”,虽然说是个政治概念,但是法国人也喜欢用“心”来定义。照法国人的说法,左派贴“心”(cSur,为劳动人民说话;而右派讲“理”(raison),一切取决于由市场机制。法语中方位上的“左”、“右”概念与政治上的“左”、“右”概念发生了心灵感应,应该是个巧合吧。

 

虽然说心脏长在右边的人也在媒体上也时有所闻,但是比起左撇子的比例,右心脏的人那简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用“心”定义“左”、“右”是相当严谨的。我说那是“相当”的严谨,因为我最近发现了更精妙的定义。日本出版的一本竖排版的国语词典是这样定义“右”这个词的:

 

この辞書いて読、偶数ぺージのある侧。

 

(当你翻开这本辞典的时候,偶数页一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