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有喇叭,还是先有喇叭花

(2006-08-13 17:01:08)
分类: 想到就说

难得周末休息一下,上网闲逛。看到亘古难题“先有第一只鸡,还是先有第一枚蛋?”的问题最近有解了:一位科学家、一位哲学家和一家禽养殖协会主席近日对此给出了同一答案——先有蛋。据埃菲社526日援引《泰晤士报》的报道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物种进化方面的基因学专家约翰·布鲁克菲尔德教授认为,对他而言,这个答案再明确不过了。 他说,动物个体在出生之后,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现代生物分子学说认为,是先有蛋中遗传物质的基因突变,才有鸡这个物种出现的可能。布鲁克菲尔德进一步解释说,第一只鸡先是包含在蛋中的一个胚胎,而那个胚胎的遗传基因与生出来的这只鸡的遗传基因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属于鸡这个物种的第一个成员肯定是一只含有鸡的遗传物质的蛋。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哲学家大卫·帕皮诺从哲学的角度证明了布鲁克菲尔德的观点。他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是袋鼠生下的蛋,结果蛋里孵出的却是鸵鸟,那么这枚蛋一定是鸵鸟产的,而不是袋鼠产的。”同样的道理,第一只鸡不可能是从其他种类动物所生的蛋中孵出来的。报道说,英国一家禽养殖协会的主席查尔斯·博罗什说:“第一只鸡出生前,肯定是先有鸡蛋。当然,那些鸡蛋的样子可能和现在的蛋不一样。”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解决了,我不禁又生出了一个新的无厘头的疑问:先有喇叭花,还是先有喇叭?从语言修辞的角度来看,理应是先有喇叭,才可能用“喇叭”来形容长得像喇叭的那种花。但是从自然常识的角度看,喇叭花这种植物一定是先于喇叭这种人造乐器出现。那么,喇叭花在喇叭出现之前没有名字吗?我们可以这样推论:喇叭花原来一定有个别的很么名字,只不过是喇叭这个乐器大普及以后,人们开始根据形状上的相似,抛弃了喇叭花原来的俗名,改称“喇叭花”。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但是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先有喇叭花,然后根据喇叭花的形状给喇叭命名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归根结底也可以换一个问法:先有喇叭这个词,还是先有喇叭这种乐器的呢?

“喇”这个字用来翻译外来语,比如藏语“Blama”就翻译为“喇嘛”。成书于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 年(971年)为研读佛经而编纂的辞书《龙龛手镜》就收有这个字。而成书于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的《说文解字》还没有收入这个字。“喇” 也是象声字,形容风雨的声音,比如明汤显祖在《牡丹亭》第43回中就有“风喇喇,阵旗飘”的描述。“叭”这个字也不见于《说文解字》,在成书于梁武帝太清年间(547年—549年)的《玉书》收有这个字。我推测这个字的来源与说话开口出声的形状有关。这个“叭”字更是神奇,属于佛学“六字大明咒”(-----)之一。把“喇”“叭”这两个字联起来组成的词,其实就是北方乐器“唢呐”的一个俗称。唢呐也不是纯粹的中国乐器,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大概在16世纪流入中国。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Surnā的音译。可能是“唢呐”说着绕口,老百姓便用“喇叭”这个俗称,同时体现了这种乐器的声音和形状。所以“喇叭”这个词,早在西洋军乐喇叭在清末从欧洲引进之前就存在。

回到我前面提出的问题:先有“喇叭花”还是先有“喇叭”呢?这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先有那个后来被称为喇叭花的花,然后有用在佛经中的“喇”“叭”这两个字,然后有从博斯来的“唢呐”,然后有了唢呐的俗称“喇叭”,然后喇叭花得名。

写到这里,又无厘头地想起了文革时期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一个地名“奶头山”,这个地名的构词法与“喇叭花”无异,那又是先有什么呢?

先有喇叭,还是先有喇叭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