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地皱褶中的文化

(2006-05-31 07:00:53)
分类: 中西文化

余秋雨先生在凤凰卫视《秋雨时分》2006529日这一期节目中在谈到中华文化长寿秘密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在中国大地你常见这样的景象,不管时世如何,你走到大山深处,突然发现一所简陋的小学。里边有孩童的书声传出来;你到一个偏僻次小镇的茶馆去闲坐,悠然在旁座听到有人在轻松谈论一个古代经典。这种渗透到了千里万里之间,每一个大地的皱褶中都接受了,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文化确实和大地同寿。”

 

我很喜欢“大地的皱褶”这个比喻,还想补充一下,把大地的皱褶中充满了文化泥土的是中国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甚至也不论是有文化的人还是没有文化的人。台湾作家龙应台在《文化是什么》这篇文章中,记录了这样的经历: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大地皱褶中的文化

 

去年末回国,陪着母亲走过石景山公园,看见年逾古稀的老人冒着寒风,拿着硕大的毛笔,蘸着白水,在是水泥面上一笔一划地写下秀美的赵体楷书:“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思故”。虽然,五分钟后地上的水书就随风而去,写字的老人也消失在人群之中,但是中华大地上却永远地留下了文化的烙印。

 

我之所以开一个《东方文化西方语》的博客,坚持每天更新,记录国门内外的见闻和个人思维的轨迹,就是为了以我自己的方式在网络的空间皱褶中也注入一些文化元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