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西文化 |
前两天我为清华校长不识字作了“辩护”,其实念错字的不光有清华校长。
5月2日晚,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进行第二场团体决赛。担任评委的著名作家余秋雨老师在点评歌手时说到“仁者乐山”,将“乐”念成“le”,当即遭到有些功底的电视观众的“炮轰”,因为据说这个“乐”字在这里应该读“yao”。
在凤凰卫视上天天有话说的台湾学者李敖大师就几乎天天念错字。李敖先生最常见的错误是把“角色”的“角”(音jue)念成“jiao”、“承担”的“承”(音cheng)念成“chen”、钱其琛的“琛”(音chen)念成“shen”。还有一次李敖先生在自我评价“骁勇善战”的时候把“骁”(音xiao)多次念成“rao”。李敖的这些发音错误,在台湾没有多少人听得出来,更不会想到会质疑这位文坛泰斗。
其实,念个把错字人皆为之,谁也不例外。前两天胡哥在耶鲁演讲,就把“莘莘学子”时候,念做“xin(辛辛)学子”了。若干年前抗洪庆功大会上,江主席讲话时曾将“鄱阳湖”的“鄱”字念成“番”字。
但是,念错字以后如何面对批评而又能自圆其说,才能显示出大师的水平来。
秋雨先生对“念错字”是这样解释的:
我国古代的读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千里走单骑(qi)”,若按古音,我们都读错了,应该读“千里走单骑(ji)”;“车(che)水马龙”也不对,应该是车 ju 水马龙;再如,暴露不应该讲baolu,应是pulu;而说服(shuofu)也不对,应该说shuifu。 因此,在秋雨先生看来把“仁者乐山”的“乐”字念成“le2”没有错误。余秋雨表示:“语言应该根据人们生活的实际发展来寻找它的支撑点,要用活的语言、通用的语言来激活传统语言。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老先生的确提出的是‘乐(yào)山乐(yào)水’,但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到底是拘泥于传统的文言,还是用现在的通用语言来解读?引而论之,繁体字和简体字,究竟谁正谁误?”(《华商晨报》2005年5月6日)
李敖先生对“念错字”是这样回应的:
“我告诉大家一个窍门怎么样可以表现出你比李敖有学问,我告诉你,你去查字典,我李敖的节目里面无懈可击的,极少错误,不敢说没有,极少错误,可是请注意,我讲的话,我的发音,我读一个字,讲一个字的词儿,有的时候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你可以找字典一翻,你李敖念错了,我告诉你我有很多理由,证明我没错,可是我要那样念,为什么要那样念呢?就是说我们要通俗念法,就是那样念。”“ 所以大家注意啊,我的一些发音,我念的一些字,一些词,你们如果说我发音错了,暗示你可能跟着字典来的,事实上我没有错。我没有办法一个字一个字跟大家解释,来澄清,不过你要挑我错的话,从这个地方可以挑李敖的错。你不说李敖那个字念错了,李敖那个字念的不准,如果这样子你会快乐的话,你可以去查查字典,可是我告诉你我没有错。”“ 就是凡是碰到中国字的发音的时候,这里面学问可大了,你以为我错了,有的时候我真的是故意错给你看的,可是错了以后呢还告诉你,我还没错。”(《李敖有话说》2005年2月8日)
从念错字以后的解释来看,秋雨先生不愧为“老师”,而李敖先生呢,则是无可置疑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