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耶稣山(组图)

标签:
杂谈旅行谈天说地休闲旅游巴西 |
里约耶稣山
——走马观花巴阿秘系列之四
斯 雄
早上被鸡鸣声叫醒,鸟语不断,还有来来往往的汽车轰鸣声。
白金城,确实只是个小镇。起床望着窗外,迭次的平房,偶有二层米黄色小楼穿插其间,掩映在一片葱绿之中,让我仿佛置身中国的乡间,连空气中的气味都很像。
11月20日上午,从贝洛飞里约热内卢,也算是再访里约了。大家谈论的还是机场附近成片的贫民区,房子破,布局乱,据说治安也不好。
先到一台湾人开的中餐馆“CHINA TOWN”吃中饭。照例里面还是中国人或华人居多。据说巴西的华人华侨主要集中在圣保罗,约18万人,里约只有华侨华人5000人,约一半来自台湾。陪同的导游小韩是北京人,据他说,在里约的北京人,也就五六个。
里约热内卢在葡萄牙语中意为“一月的河”。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是巴西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也是巴西第二大城市。
毕竟是旅游城市,里约市面看着也更欧化一些。特别是因为临近圣诞节,随处可见装点漂亮的圣诞树及圣诞老人的身影。商店里,各种圣诞礼物都摆在显著位置,琳琅满目,圣诞节的气氛已经相当浓郁了。
巴西地处南半球,季节和我们正好相反。11月下旬在北京是隆冬,在里约正好是夏季,加之纬度高,所以天气很热,气温一般都在22度左右。
可是,过圣诞节,想像中的都应该是在雪花飘飘的寒冬。传说圣诞老人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导游告诉我们,在巴西过圣诞节,是见不到雪花的,连圣诞老人穿的袍子,都是丝绸做的,要不太热受不了。
受葡萄牙影响,巴西人大多信奉天主教。里约最著名的景点,首推耶稣山(科尔科瓦多山),也就可以理解了。
从山底坐专用小巴上耶稣山,先抵半山平台,车下服务员一见我们,居然蹦出一句汉语“你好”,并热情引导我们转乘观光电梯登顶。
耶稣山上这尊张开双臂的耶稣巨像,是里约的标志性雕塑。1931年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0米,重1145吨,左右两手手指顶端之间距离为28米,两臂面积约38平方米,塑像基座面积为100平方米,巍峨高耸,很有气势。据说,这尊耶稣巨像,在里约市区的每个角落,都可看到。
张开双臂的耶稣,耸立山顶,确有高瞻远瞩之感。山顶有观光台,能俯瞰里约全景,游客甚众。
呈圆锥型的里约大教堂,造型也很奇特。直径有106米,周身全是窗户结构,使得教堂里面的采光,白天仅靠窗口透进的自然光就够了,教堂内顶也用各自窗户做成十字架形状,彩色玻璃镶嵌,抬头望去,竟有霓虹灯的感觉。
到巴西吃巴西烤肉,是必须的。晚上在一巴西人开的巴西烤肉馆(Carretao)就餐,坐下后,服务生不停地拿着成串的各种烤肉到每个桌边,根据顾客需要帮忙切片送上。神奇的是,到我们这一桌,他们居然会用汉语说“8号”、“5号”、“3号”……我们不解其意,他指指餐桌上放着的餐馆广告招纸,上画有牛的全身像,庖丁解牛般地在不同部位标有从1到9的数字。
我们恍然大悟。服务生会的汉语还不少,比如会用汉语说“牛肉”、“羊肉”、“猪肉”、“鸡心”,甚至会很人性化地问“一点点?”弄得大伙儿在那边吃边乐。
放眼望去,餐厅里有好几拨东方面孔的客人,一打听,一拨是重庆的,一拨是宁波的。导游说,来里约吃巴西烤肉的中国客人,选择这家的比较多。
我们住的酒店不远就是著名的海滩COPACABANA,说是可以欣赏蓝天白云、椰风海韵。吃完巴西烤肉,我们想去海滩转转。导游一再叮嘱:“不要下海,海浪大。几天前刚有一德国人被海浪卷走。也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你们看我就不带手表,都被抢过好几次了,特别是中国人,最容易成为被抢劫的对象。前不久就有9个中国人被摁在沙滩上洗劫一空,虽然巴西的劫匪一般不会谋财害命……”
听得我们心惊肉跳,马上下回酒店先把贵重物品放下。我还特意把现金都放到行李箱里锁上,才敢出门,
不想这一举动,留下后患,导致损失惨重。
此为后话。(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