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陪与副陪

(2006-03-21 14:25:25)
主陪与副陪
斯 雄
 
山东毕竟是孔孟之乡,孔孟之道确实随处可见。
 
16日下午赴济南,18早返京,在那里共吃三顿正餐,酒桌上的“讲究”让人忘不了。
 
到的当天,适逢我同学党校的小组同学聚会,他的同学们希望晚上“一锅烩”,我只好过去。毕竟是党校学员,既讲政治,又讲伦理,组长副组长德高望重,副组长是主陪,请客的东家副陪,组长主宾,我成“副宾”。主宾主动推让好几次要和我调换,被我推辞。
 
人人面前一只高脚杯,盛着白酒,我问服务员有多少,答一两六,我估计不止。有一位后来的稍年轻一点的政法委副书记,死活只喝啤酒,并主动换成比白酒高脚杯大一号的酒杯。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确定他的啤酒必须以一比三的比例和大家同步进行,也就是说,其他人喝一杯白酒,他得喝三杯啤酒。
 
酒宴开始,主陪端杯,表示每杯白酒分三次喝完,他先带头,饮前当然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客套一番;敬三次,每次都是大家共饮,之后,主陪发话,把敬酒权正式移交副陪。
副陪不再搞集体行动,而是从主宾开始,单挑,区别是主宾和副宾每人敬三次,其他人则随意,没有硬性规定。当然,饮前也得有一套说辞,俨然就职演说,很正式,也很真诚的样子。
 
因为是党校同学这种身份,所以谈的话题,都是工作、事业上的事,很像是工作聚餐,似乎还解决了不少问题。其间和我也有些客套,是那种听了很舒服又完全可以别当真的那种。
 
喝到最后大家都有些支撑不住,我也有些消受不了,便取巧和同学约定,两人一起共同敬他们全体党校同学一杯。大约已近尾声,同学们已有些醉意,无力挑战,也无心恋栈,都欣然接受了。不用再刻意敬酒,我副宾的角色也算勉强完成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17日)中午,和出版社的同仁一起吃饭,虽为初次见面,却有一见如故之感。
 
席间有男有女,看着都比较可心,说话的气氛就完全不一样。所不同的是,我这次成了主陪,而请客的临时变成了主宾。于我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副陪怕我不适应,时不常地提醒我有关程序。
 
没吃过猪肉,至少也见过猪走路,我把程序悄悄就进行完了。很显然,这样的陪法,是不尽兴的,没有轰轰烈烈的感觉。好在满桌除我以外,都是纯正山东人,对我这么个外乡人,也就原谅了。
 
我态度不错,主动承认自己对这套不熟练。主宾问为何,我笑答来山东我从来都是你现在这个位置呀。大家都乐。
 
因为都是文人,论者和听众的角色不停地转换着,所谈论的话题涉及工作不多,谈人生、爱情,甚至直接议论男人应如何对待女人,以及女人应该如何对待男人,谈得坦率而热烈,其乐融融。如果原封不动地搬上电视节目,相信会有很高的收视率,远比某卫视的“хх三人行”热闹和精彩百倍。
 
副陪的工作做得到位,酒到位,话也到位,结果在场的每一位感觉都很到位。老实讲,临走都有点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之感。
 
17日晚上,一帮哥们吃饭,我又回归到主宾的位置。
主陪一上来就说,你不来,我们也很少见面,你来了,我们才有机会名正言顺地聚一下,因为是真朋友,平常即使不见面,偶尔见一次,感觉都非常好。满桌都附和。
 
我很感动。我本来想说,即使是真朋友,变成酒肉朋友也无妨,还是要多聚。但话还没说出口,副宾已把话头抢过去,并始终牢牢控制住场上局面,把酒桌气氛营造得很好。
 
接下来副宾和副陪以及其他的三陪四陪等等按程序一哄而上,酒就下得很快,当然也逮着桌上一资深美女说事,因为都是哥们姐们,没啥顾忌,也就荤的素的全上,话不停,酒不停。

无论主陪还是副陪,都相当见功夫,但还真没见过感觉吃力的,让人佩服这片土地的浸润和熏陶。这当然不光是酒量的问题,说得俗点,还真是文化啊!
 
一旦进入程序之后,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三顿下来,虽未喝高,“用制度和程序杀人”的厉害,我是再次领教了。虽然每次开席之前都有些惴惴不安,但因为程序设计比较公开和公平,而且文明,让人比较受用,至少比与山东临近的那个著名省份的劝酒方式要合理和文明得多。
 
孔孟之乡,真乃礼仪之邦,酒桌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当然,若非“贪杯好色”之徒,想必难以接受和品味出其中的奥妙的。
                                                    2006年3月19日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