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勝古跡的憂慮

(2006-01-22 20:40:28)
名勝古跡的憂慮
斯 雄
 
 越是有名的風景名勝,現在越是不敢去了。
 
 湘西的張家界,第一次去是在一九九三年的夏天,一大幫同事一起,從長沙一路逛過去。那一次,張家界給我留下的印象美極了。二○○一年夏天,我再次去,走的和上次一樣的路線,可張家界給我的美好印象再也找不到了。湖南韶山沖的那一組毛草屋,在八十年代以前,內地人都熟悉的,它那烏黑的草屋頂和黃色的泥牆壁,掩映在蘢的山色之間,遠遠望去,四周渾然一體,帶明顯地域特色的建築樣式和色彩搭配,展現的是一種和諧的美。同樣是湖南,在張家界,這類老房子依然隨處可見,雖多已破敗,但它們早已成為這塊地、這片樹林、這座山的一部分,難分彼此、無法割裂的了。
 

自然風景不再自然
 可是,這次在張家界,看到更多的是鋼筋水泥的樓房,外牆的顏色不是灰就是白,有的還貼了淺色的瓷磚,和周圍環境形成的強烈反差,使得它們老遠就能讓人看得分明。這些不是餐館就是旅店的建築,匝眼得很,可惜它們建在一處世界自然遺產的風景上,搶了不該搶的鏡頭。當地的導遊很驕傲地介紹說,張家界市現有多少萬人口,下一步準備增加到多少萬;這裏要建一條什麼街,那裏將建一條什麼街……聽她自豪地勾畫張家界的美好藍圖,我心裏反而沉重起來。
 
 新中國成立前,湘西就窮,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裏的大多數人的生活並無多少改變。後來有兩件事,打破了湘西的沉寂:一是張家界成為國家森林公園及隨後又成為世界自然遺產,而門庭若市;一是作家沈從文和他的作品,使鳳凰邊城走向世界。國際國內的人們成群結隊地向這裏開進之後,當地人的銀包也慢慢鼓起來了,拆了舊房蓋新房不說,還有無數高樓平地起。幾年之後,「舊貌變新顏」了。應該說,張家界比過去顯得大多了,高樓新樓也多多了,甚至頗具現代氣息。可正是有了這些,它的自然風景,就不再自然了。
 
 我真有些後悔了,不該又一次去張家界的。慕名去風景名勝後大失所望而後悔,這種感受,於我來說,當然不是第一次了。早幾年就聽說周莊不錯,於是去了,結果看到的是一個喧鬧嘈雜的小集鎮,雖然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架子還在,卻找不到一點寧靜和溫馨;後來有人告知周莊附近的同里,如何如何比周莊要原滋原味,要更水鄉一些,我至今還是有些猶豫——不去吧,怕將來後悔;去吧,怕更後悔—如今,每每再要動去什麼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旅遊的念頭的時候,我總處在這樣的矛盾之中,就像要去見自己心儀已久的夢中情人或是久未謀面的初戀情人,總擔心她們物是人非,甚至面目全非!

旅遊開發的悲哀
 從張家界回港後不久,聽說聯合國世界遺產組織對張家界有關當局發出警告:景區內的「垃圾建築」太多,破壞了景區的和諧,限期整治,否則將採取措施處理直至取消世界自然遺產稱號。類似的問題,好像不僅僅出現在張家界。內地被正式確認為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有二十六處之多。遺產保護和旅遊開發之間的矛盾,苦了一些人,也富了一些人,同時困擾著更多的人——道理人人都懂,法規條例也有,可囿於眼前利益,這對矛盾至今還在沒完沒了地較著勁。
 
 不久前,媒體報道說,世界建築物基金會(WHF)在美國紐約公佈的二○○二年值得關注的一○一個世界瀕危建築遺址目錄中,中國雲南劍川縣沙溪寺登街區因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集市,有完整無缺的戲院、旅館、寺廟、大門,使這個連接西藏和南亞的集市相當完備,具有很高的文化遺產價值」而入選。據說,寺登街區的建築群為典型的白族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建築,狹長幽深的街面全用紅砂石鋪砌,石板上足跡斑斑,足以見證茶馬古道上小鎮的輝煌歷史。寺登街周圍有春秋至漢代時期的古墓群,段家登古戲台等十幾座罕見的鄉村古戲台和茶馬古道石橋等古跡。被確認為「瀕危」,也算是出了名,但到底是值得高興還是悲哀?我一下子糊塗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消息一公佈,動心的人不會少,開發的、旅遊的等等,可能就要如蝗蟲般地殺將過去了。
 
 我不禁有些擔心起來,怕它們因出名反倒又毀了它們。
 
                                   (香港文汇报副刊<采风>2003年9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芷江旧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