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识课

(2014-06-06 20:41:27)
标签:

唐小冲

芒种

童年歌谣

午睡起来,忽然感觉身上的厚牛仔布裤子穿不住了,白T外面的亚麻布外披也觉得多余。

 

推窗望远,夏木深沉,池水幽暗。我好像嗅到了一股夏日的气息。

是的,夏天来了。

 

小时候上学早,记不得别的课程,但记得有一门叫《常识》的课非常让人喜欢。常识课不用做任何别的准备,就是在课堂上跟着老师朗读或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场景非常欢乐。

那门《常识》课,总是与夏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不知道,别的同龄人有没有上过这类课程?后来,我才知道,小时候背的那些顺口溜实际上就是一些民谚,很多都跟气候或节气有关。类似这种: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虾子,冬雾雪。                 

春雾一朝晴,夏雾雨淋淋。春天不问路。

正月二十晴,树上挂响铃。

立夏要下,满塘满埧;立夏不下,没水洗靶。

立夏起东南(风),鲤鱼归深潭;立夏起西北,鲤鱼跳田缺。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二月二牛打汪,十家坏得九家秧。

雨落土地菩萨头,十个做田九个愁(指古历二月初二)。

惊蛰打一点,返九四十天(倒春寒天气)。

早上芒种仓仓满,晚上芒种忙场空。

 

以上是我在网上看见的。而我小时候念诵、至今还记得的,比如有:

 

蜻蜓低飞蛇挡道,大雨顷刻到;

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

 

一带顶三衣,穿破才是衣;

衣贵洁,不贵华,笑破不笑补;

 

人是衣裳马是鞍,二四八月乱穿衣。

 

衣不长一寸,裤不短一分,借人衣服不合身。

 

七次量身一次裁,风流不在衣服多。

 

 

还有非常有趣,但当时完全无法理解的:

 

 出太阳,下白雨,下来下去木下雨。

 城门城门鸡蛋糕,芝麻芝麻绿豆糕。

 吃稀饭,和辣椒,走到门口“咚”一跤。

 

 几乎,每次在吟诵这几句的时候,台下的熊孩子里一定会有几个胆大的冒出来,完全无视年轻老师手忙脚乱的阻拦而冲到讲台或教室门口,手舞足蹈地模拟出摔倒的场景,然后,满屋子的傻笑就像是扑棱棱的灰鸽子腾空而起,震得窗外的鸟儿都暂时停歇了鸣啭。

 

还有夏夜里乘凉时读的那些。洗过澡之后的孩子们,都纷纷被换上了干净的衣裳,然而并不妨碍我们一面背着满头满脖子白白的痱子粉,一面在妈妈或奶奶不厌其烦的叮咛和呵斥声中继续走东家,串西家,声嘶力竭地扯着嗓门吼那些顺口的:

 

      顺唱歌,倒唱歌,

      河里的石头滚上坡,

      先生弟弟后生我,

      妈妈出嫁我打锣;

      花轿从外婆门前过,

      看到舅爷摇嫁婆!

 

这是我最爱的一首。唱过之后回到家,我还会意犹未尽地缠着妈妈,反复问:到底是弟弟先生还是我先生?比我后生的弟弟,是不是也可以称呼为哥哥、而把哥哥叫做弟弟?

 

现在看来,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我,之所以如此执著于要将弟弟变成哥哥,其实在潜意识里,这是渴望有一个哥哥的表现。直到如今,我都还是非常嫉妒有哥哥、甚至有好几个哥哥的人。比如说林麦子同学。

 

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明其意、却仍然津津乐道的段子:

 

 

枣子树,细细叶,桃花开到二三月,菊花开到九月九,好花好看月月红。

     

小学生,骑白马,一骑骑到状元家;打开窗子望到她,上穿绫罗下穿纱。

    

 青领褂,洒红花,金环子,两边挂,瓜子脸,糯米牙,三寸金莲踏地霞。

    

 快回去,问妈妈,明年后年要娶她!

 

 

每个人的童年,也许都会有一两个绕不开的胖子。而一般来说,胖孩子大多心宽体胖,性格皮实。于是,一些专门针对胖子、打击胖子的顺口溜自然就应运而生。有时,哪怕遇见的是陌生的胖子,我们也会仗着人多势众,不管不顾跟在人家身后跑好几里路,嘴里念念有词,比如这首:

 

胖子胖,打电棒,

一棒摔到河堤上,

该我的钱,不还账,

左一棒,右一棒,

打得胖子不敢犟。


这完全就是故意跟胖子做对呀。胖子无非是喝凉水都长肉而已,就好像招谁惹谁了似地引发群妒。实际上,我成长的那个时代,吃多吃少可不是由得谁能说了算的。儿童一个月供应粮食12-16斤,这是国家政策!

 

 大凡小时候,小人们都非常排斥自己的同类。反正我所在的那个群体,好像人人都对比我们还年幼的小破孩不感兴趣。见到那些被爷爷奶奶护在手心的小破孩儿,我们就齐声高唱:

 

 

三岁的鬼娃会栽葱,

一栽栽倒个路当中,

过路的人哦,莫伸手,

随他开花结石榴。


听起来饶是比较可恶。然而,最后一句“结石榴”,却又让一个恶作剧顿时满溢着童心与艺术的洁白光芒!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不过我看倒是未必。不谙世事的儿童,有时的确是非常缺乏同情心的蒙昧一族。比如我们见到身体有缺陷或瑕疵的人,不仅不懂得避讳,反而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地群起而攻讦。看见怀孕的女人脸上有雀斑,我们就一呼百应,跟在人家后面一路跑一路高声唱:

 

你脸上的麻子,一个摞一个,

 的像个圈,大的像个锣,

最小的,最小的,像个鸡蛋壳。。。

 

 成年之后,好像再也没有看见哪儿的孩子有我那个时代的快乐。也许也有,只是我并不了解罢了。成年人与儿童,有时是真的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宝爹有假洁癖。依据是别人洗干净的碗碟、茶具,他总要拿两个指头拈起来,一面再反复查看,一面还要反复追问:的确是拿清洗剂洗的吗?

 

见此情形,我会“怒火”中烧,俄而,往往脱口而出:

你,就是假爱干净!--假爱干净尿洗锅,糖鸡屎,糊馍馍。。。

 

这种很无厘头、却又非常生动形象的顺口溜,第一次从我口中冒出来的时候,不仅让宝宝和宝爹笑得前仰后合,更是自己吓了自己一跳;

 

多少年了?几十年的岁月呼啸而去,多少容颜已更改,多少情怀已远去。对于一个生命已然过半的成年人来说,童年就仿佛是一个幻境,遥远到根本就像是一个不存在似的;而那些念念有词的欢乐记忆,却就在一个不经意的顺口溜之后,如山崩地裂、如乱花飞溅,顿时昨日重现,时光倒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