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三只眼看世界
(2012-10-10 22:28:02)
标签:
转载 |
第三只眼看世界
——评唐小冲《背着大象上街》
据说学理工科的人是理性的,学文科的人是感性的,那么学经济的人呢?在很多人的眼里,学经济的人是高不成低不就,数学没有理工科的好,文笔没有文科的好。在我看来,智商和情商俱佳者方能学经济。沪上某大学硕士生导师唐小冲教授的散文集《背着大象上街》又一次成为我上述论点的佐证。
很多人欣赏唐小冲的文字水平,岂不知这个理工科出身的硕导,在大学课堂上《财务管理》课,讲各种财务杠杆经营杠杆,会声色俱厉指着硕士生论文说这儿应该如何开题,那儿还要如何改进。正是缘由如此,她所出的书,有别于自艾自恋的博文书,而是一篇篇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只不过借了优美文字的外衣,深入浅出,让思想性具有可读性,老少男女咸宜。
唐小冲的文字功底确实不亚于文科生,看她信手拈来古诗词,自如地运用于文章之中。我不知道能否用博览群书这四个字,但是大阅读量方能奠定宽广的知识面之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
唐小冲的文章中有很多疑似名人名言,这些名言并非时下那种令人反胃的心灵鸡汤。我最欣赏的是唐小冲文章的深度以及优美文字背后的寓意。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对每一个问题的看法,不能以一己之见以自己的好恶出发,更不能为博眼球而哗众取宠,当然也不能惧怕拍砖而人云亦云,而是要站在普罗大众的立场上,理性地分析,同时还要有前瞻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时候,善良、同情和眼泪无济于事,而是要告诫后人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所谓良药苦口。例如在《不忍落笔》中,针对上海女研究生杨元元的悲剧,唐小冲找到了悲剧源头所在:沉重的母爱,占据了杨元元整个天空,不堪重负的翅膀,无能引领生命之鸟飞越长空。读至此,我不禁掩卷沉思,那个疑遭同性恋丈夫骗婚女博士跳楼自杀的悲剧是否能避免?虽高居大学象牙之塔,因了是硕导,那累累果实结在职场之树,故对于职场的规则了若指掌,于是有了《领导的样子》,有了《老实人,他就不是男人么》等等。
这是一个母爱泛滥的女性,声声唤着“宝宝”“宝宝”。与溺爱的母亲不同的是,她用第三只眼看到《母爱的变迁》,一针见血地指出“母亲是个被诗人画家美化和理想化了的角色”,会清醒地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着父母的影子。有人愤愤不平地列举自家孩子的种种不是,却不知道,没有哪一样不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出处。”(《谁家的孩子》)。还有,当她沉溺于母女情父女情姐妹情不能自拔时,痛失那些深爱她的人那些在乎她的人时,难道她表达的不都是我们与自己亲人之间的情愫吗?
这个坚信爱情的人,却能从华丽的袍子的边边角角捉出虱子。在《贤妻良母》的角色背后,看到婚姻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遇而是时间。那个《咆哮的爱情》中透露出《岁月微凉》,对于貌似成功男人背后站着的女人,爱情往往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奢侈品。她赞同初恋,但是指出“初恋,就如同苹果树的谎花,只开花不结果。” “一见钟情的结果通常都比烟花还寂寞,比流星还短暂。”“ 进入围城之后就是柴米夫妻”,所以“比爱更重要的是生活”,“纯粹的爱情无法承担生活的重负”。因此,优雅的四十岁女人,《难以承受生命之轻》。而年轻貌美的女人,《你真的有能力完美地开始做全职太太吗》?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她却说:婚姻,可以没有爱情,但绝对不能没有尊敬!(《谁嫁给了真正需要自己的那个人》)不得不承认,没有爱情的婚姻很多,相互尊敬的夫妇却很少。温柔是女人的本份,“可温柔不等于逆来顺受扭曲自己”(《咆哮的爱情》)。对于女孩子而言《嫁好事小,饿死事大》,对于剩女或者婚姻爱情失败者来说来说,不必犹豫,《有成千上万个男人适合做你的好丈夫》,“并不是说女人可以人尽可夫;它只是在说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在人的漫漫一生里,爱情并不是唯一的;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也不是唯一的。”所以“即使时光倒流,也绝对不会做剩女。女人青春易逝,能抓住的怎么能舍得不紧紧抓住呢。”她本人就是在该做什么事的最佳时期做了对的事情,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嫁时嫁该育时生,然后家庭事业双丰收。在她羊水破了的一刹那,宝爹紧紧地搂着她,一声声地唤着:宝贝你疼吗宝贝你疼吗?(《终身难忘的日子》),哪个女人不向往成为爱人手心的宝贝?可是很多女人,仿佛就是天生的傻瓜,为了那海市蜃楼般的爱,有了《瘾》,有了《病》,成为了《一个傻瓜》,可是即使《离的什么婚》,“既然不再想是他的什么人,那么他的生死荣辱,由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还没有厌弃的时候,请珍惜”,真的转身时,也就不必顾忌姿势是否好看,放手既是。当然“对男人而言,也有成千上万的女人合适做你的好妻子!”
“理解蝴蝶之美,也不能忽略一碗大米饭的朴白素质”。只有当她在咖啡馆看书,在上海福山路漫步,在北京的四合院宾馆宾至如归,拿着个单反寻花觅柳时,才露出了这个爱钱爱华服爱享受爱得瑟的女人本性。工作之余,卸下硕导重负,享受普通而美丽的时光。逛街,血拼心仪的物质;下厨煮菜,安抚挑剔的胃。那些个生活小情趣,甚至买窗帘、买家具,买个藤椅都会情不自禁与人分享快乐的败家过程,于是一个有点矫情有点作的小女人呼之欲出。即使如此,学经济的人,那第三只眼,仍然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于是有了《揪出有钱人》,有了住得起别墅舍不得花钱打理家具,不舍得给孩子买一张睡得舒服的床,舍不得坐的皮沙发上铺满了俗艳的各种保护套,人为物所囿的各色人等。“有一种节俭,恰恰是源于对金钱的至爱。”
她的影评,文字美丽,寓意深刻,甚至常常赋予电影本身的新的意义。因为她用第三只眼,看透电影背后的东西,于是有了《其实他没那么爱你》一辑影评。平时由于先读为快,常常被她所写的影评忽悠去看电影,来个先睹为快,然后回来再开展大辩论。即使是读书,由于我与她观点上的分歧,在博客上掀起一场大辩论后,影响了很多人去买书,加入辩论。
“这个世界,并不缺乏聪明人;但是生活,有时也需要人们背着大象行走。因为背象的坚持就在于习惯与重复;而心无旁骛的习惯与坚持,也能产生单纯的快乐。”都说放下就是快乐,有谁能够真正拿得起放的下?文字的唐小冲理性而犀利,生活中的唐小冲温暖很多。可能是因为“喜欢文字的人都是不常态的、是内心起伏不定的。尽管表面上他们平静,温和,甚至木讷、迂腐。那是因为他们游离于这个现实的世界,只有文字才是他们灵魂的家园。只有在文字的国度,他们才能直面生死,他们才理性,深刻,凌厉,张扬,爱恨于三生梦断,并且,无碍于世界与他人。”(《别无居处》)
其实,这个貌似理性的人是感性的,她始终相信“相由心生”这句话,所以,她认为“要向善,要阳光。哪怕是忧伤,也是柔软的。而无论生得美丑,一个人脸上肌肉的纹理,眼神的光点,纹路的走向,无不带着这个人的前生今世。一个人的心理是阳光、忧虑、悲伤、怨怼、文弱、坚定、犹疑、冷漠、乖戾、猥琐还是残暴,他(她)的眼神会出卖给你。”(《不堪蒙面》)
林清玄先生说:“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诚然!
谨重立身,放荡为文。因了第三只眼看世界,她思故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