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还在,心已远
(2011-11-19 21:28:27)
标签:
唐小冲生活阅读穷游驴友菊开那夜杂谈 |
一本书读到末尾,看见这样一段话:
我曾经也是个腐败游的家伙,最离谱的一次是2005年从成都进藏,再飞到尼泊尔,连续包车,返程时更是过分地从珠峰头上飞过,一路飞了三次,飞抵上海。所花的费用足够在国外穷游半年的了,真是愚蠢的行径。
这是书作者“菊开那夜”写在《后记》里的话。如果没有读完整本《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会很不认同作者的结论:旅游,不就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
飞来飞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那是普通人的旅游方式。而驴友,尤其是在国外穷游的驴友,是要用最少的钱完成最长的行走的。驴友可以三两天走过一座城市,也可以找个地方一住半年。菊开那夜就是这么一位逐渐走向强大的驴友。
强大到什么程度?她曾在冰天雪地的12月份徒步攀登上海拔5416米的雪峰!而驴友都知道,12月份,那是徒步登顶的大忌。
从2008年10月开始至2010年1月,从国内出发,到越南、柬埔寨、老挝、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老挝、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泊尔,最后再回到中国,这是菊开那夜行走的线路。从这个线路可以看出,她在印度、尼泊尔和老挝等国是重复行走的;她说,她的行走完全是随心所欲,所以没有任何计划。
不禁要问:十五个月,这样的长途驴行要花多少钱?答:大约是四万人民币。但菊开说,如果再走一次同样的线路,她可以将费用控制在三万之内。而最牛的驴友在亚洲行走一年,每个月仅开支一百美金。按照汇率换算,也就是人民币六百多元而已。坐在家里一个月,也远远不止花这么多钱。
而实际上,穷游的驴子并非都是穷人。不过在驴友眼里,最牛、最酷的驴子就是花钱最少的那种。
菊开是个自由写作者。她以前写的爱情故事基本都属于寡淡而幼稚的。因为同在天涯社区混过,她的书我都在新华书店里草草翻过,却一本都没有真的买过。但这一次,这本《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在汗牛充栋的游记类文字里却是比较出色的一部。此前读过《背包十年》,读过《分开旅行—在路上遇见自己》等大量游记,都不如菊开这本真实可信、言之有物。尤其是陶立夏的《分开旅行》,动辄头等舱,出门包车、请向导,品尝各国最豪华美食,根本上只能当小说读;那种书,对有心远行的人毫无帮助。
驴友们多来自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年龄多在二十郎当岁的青春期和后青春期。想想自己,在他们这个年龄,早已经是循规蹈矩的上班族了,连想都不会想到“驴行”两个字的。时代真是不同了。当年,我干的最惊天动地的事情是暑假在陕西走了一个多月。从西安返回的时候,本来有心想顺便去洛阳看看石窟,可一摸口袋只剩下了八块钱,便只好乖乖地任火车将自己带回了武汉。如果时光倒流,我的青春会不会也会在路上,在远方?
其实,有过一回独自旅行的经历之后,我觉得一个人在国内行走根本不是问题。只不过,中国并不适合穷游,因为中国的交通费很贵。而这一项,却恰恰是无法省略的。不能穷游的远行,不能给驴友带来快感与成就感。
我不知道,此生,我的脚能带我走多远?表面上,我和任何成年人一样,每天每天,都在正常生活、工作;而实际上,我是身还在,心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