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阳(结束篇)

标签:
唐小冲贵阳老凯里爱情婚姻乱弹杂谈 |
3、
得知我要独自出门,宝爹颇有点儿气急败坏;他说,我请求你,放弃吧;明年--,他强调说:注意,我用的是请求;明年,无论如何我会陪你一起去,就算不能陪你,我也要派两个人陪你;
我假装温顺地回答:好。
好什么好。我订的机票,可是不签不转的最低折扣的那种,2.5折;当然,吉祥航空还有2折的。不为别的,仅仅就为这一千多元的机票,我也不会放弃这次预谋已久的旅行。俺是蟹儿,蟹儿花的每一分钱的后面,绝对不会空洞无物。
其实,我去贵阳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在那个城市,也没有什么人等着我非去不可。甚至,在我最初的规划里,只要能在贵阳吃到正宗的老凯里酸汤鱼,我的贵州之行就算圆满。就跟歌里唱的一样:没有目的,漫无方向。
一个人旅行,听起来很美,却未必是我的本意。其实我并不是个天生坚硬的女子。我本是好人家的掌上明珠,很长的岁月里我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单纯日子。可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的那些少年壮志青春愁绪的阳春白雪,就变成了一样东西:体重。
其实,我是希望有“你”陪着我在这个世界行走的。只要一个承诺,我就能埋着头,跟着你,朝九晚五朝朝暮暮到地老天荒。可是,每一次你都说:好;等机会吧。
渐渐地,我学会不再等待。虽然,还空留等待的姿势。
是不是,有些许诺其实就是敷衍?是不是,有的拖延其实就是拒绝?严厉的拒绝;“拒绝”这两个字,只要在我心里出现一次,就足以令我花容失色英雄气短;一颗天生敏感的心,犹如万箭穿过而血流成河。我并不希望你我的故事,变成大众耳熟能详的庸俗故事的一页,虽然,我未必非要有你。
从虹桥机场起飞之前,曾坐在机舱里等候长达半小时。想象着要去的那个陌生的城市,脑子里无由地就跳出在一本书上读到的两个句子:
我用十三场旅行离开你,
我用十三场旅行抵达你。
到达贵阳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寻觅我心里的酸汤鱼。我降落贵阳的时候,天上下着小雨。不过那种毛毛细雨,不会妨碍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往前走。走过花园南路,走过省府路;走过中山西路;走着走着,就看见汤之都啊、豆花火锅,糕粑粥啊之类的跟“进口”有关的机关。我注意到,贵阳街头的行人,脚步是不徐不疾的,神色是涣散无谓的。他们不像徐家汇和淮海路上的行人那么行色匆匆。发现有眼风飘过来,他们会回一个探究的眼神过来,或干脆就是一脸什么是什么的淡然,就是不会有恐遭侵犯的警觉或鄙夷。
这大概还是一个热闹或者嘈杂的城市吧。高高低低堆叠着的房舍,雨后泛着白的青石砖的马路;路边,不时冒出一蓬毛竹或是爬墙虎,密密匝匝的,蒙着一层轻尘;处处,都流露出一种安于烟火生活的安详与朴实。耳边飘进的是毫无理解障碍的方言,那些巨大的广告牌似曾相识。所有这一切,都给初来乍到的我以踊身而入的信心。出发之前那些稍纵即逝的小忐忑,彻底化为乌有。
我确信,有的风景,一个人看着更美。
攻略上说,贵阳最著名的酸汤鱼,就数老凯里最正宗。它坐落在省府路55号。步行到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看见三位身穿军装的年轻人正低头查看地图。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问他们:省府路55号往哪边走?得到回答之后,他们反过来问我:那个。。。55号有什么特别的吗?
旅行的好处就是这样。你根本不知道你会遇见什么人,会跟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下一个路口”,据说什么都有可能。还据说旅行跟爱情一样,它是发现自己的一个必经之途径。
曾看见一条微薄,作者说:仔细看了看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惊觉:混得好的男人,基本都是讲义气,有担当,轻得失,买单王;而混得好的女人,基本都是甜嗲贱,不要脸,会算计,有手段。妈的,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失败了,敢情我一直在用男人的标准在要求自己。
敢情我一直在用男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句振聋发聩的话,令我在一个人的路上,有泪轰然而下跟这位作者“哭”到了一处。
还好,“哭”过之后,有酸汤鱼吃。
我到达老凯里的时候,下午五点刚过,所以排队才刚刚开始。老凯里做酸汤鱼的活鱼,是需要客人到后台钦点的。本来我想点江黄鱼或乌江鱼,可惜它们最小都是三斤以上;一个人,战斗力有限,所以我只得点了一斤半的花鲶鱼。不过平心而论,花鲶鱼肉嫩刺少,也是做酸汤鱼的上佳原料。
一大锅酸汤鱼终于端上来了。我顾不上吃,拿着手机只顾拍照。其实,那个大铁锅并不上相。
看着服务生对着我直笑,我就舀了一小碗酸汤鱼上来,先尝了尝。味道真的不错,肉嫩,酸,微辣。那种辣不尖利,是我勉强可以承受的;那酸里,却有一种回香。我知道,最好的酸菜是要有一股香味的;仅仅只酸的酸菜,不能是好酸菜。
老凯里锅底用的,就是这种好酸菜。
为我服务的小伙子说,他家的鱼除了酸汤之外,其它的细节也很考究。比如蘸鱼吃的小料,也就是蘸水。
我注意到,他说的是“我家的”;小伙子那种如数家珍的自豪感和珍视感,比较感染我,我的胃口终于徐徐打开。
其实那个蘸水我没敢多吃,因为它实在太辣了--平时,我是很少吃辣的人。
可是小伙子说,这个蘸水也不简单,那里面的辣椒酱都是特制的。
我低头看看手里的小碗:不就是白腐乳,香菜和香葱嘛。可小伙子说,可也不仅仅就这几样东西;他说:你吃呀,吃到嘴里是不是还有一种特殊的香?这香,就是因为加了香料嘛!
上鱼肉的厨师恰好过来了。大概是听见我的国语知道我不是本地人吧,他饶有兴味也加入到我和服务生的交谈。他高声大嗓地说,辣椒酱跟辣椒酱也是不同的。我这辣椒酱,可不是一种辣椒做成的,而是用两种不同的辣椒做的;
厨师介绍,这辣椒酱里面的辣椒,一种是贵州特产的长辣椒,味道香醇,可是不很辣;另一种也是是贵州特产的,是尖辣椒;那种尖辣椒可是辣中之王!两种辣椒混在一起,这才是既辣又香,越吃越想吃。。。。
我及时接上一句:就是欲罢不能,对吧?
戴着白帽子的厨师说,除了两种辣椒之外,我们在辣椒酱里还加了其他原料;比如花生,酱油,木姜子汁,菜籽油,鸡精,胡椒,花椒等等;
他瞪着大眼有点粗鲁地说:你不吃,那你来吃什么?
这一小碗看似普通的蘸料,原来竟有如此精细的工序。再低头看这小碗,感觉仿佛是真的不一样了。某人说:你就是幼稚嘛。
而我想,容易被感动、被感染,这明明说明我还年轻嘛。年青未必就是幼稚。
其实,因为我平时嗜好吃酸,我倒是有心学一学这酸汤底的做法的。可是我深知这锅底属于商业机密,于是就没有开口。涉及到商业机密的事,我知道,开口也是白开。
攻略上说,酸汤鱼是苗族人发明的一种主要菜品。酸汤的最原始作法,是将没有成熟的西红柿捣碎,再加上淘米水一起放进大缸里,在其上盖上茅草,然后在缸下生火,将酸汤煮沸。煮沸的酸汤密封存放一年左右,就得到做鱼的汤底了。而这种作为酸汤主要原料的西红柿,是贵州东南部特产的一种野生西红柿;据说,那种西红柿比一般的西红柿酸,酸得很彻底,却酸得很干净。
大意是这样的一段攻略,让我彻底晕菜。回到上海之后,我发现我的贵州行给我留下一个后遗症:就是吃每餐饭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三个字,酸汤鱼;尔后,口水漫漫。
之所以会频频想起酸汤鱼,大概是因为,其实在我的印象里,贵阳这座城市,像极了老凯里的酸汤鱼。。。。。。
图4
图8
图11 黔灵山的菊花。为了熟悉我的莱卡X1相机,我对着各色菊花翻来覆去地拍,终于引来一层又一层看热闹的闲人。东坡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我说,看见这新鲜得出水的黄花,我不愁
图28
贵阳大剧院里面的苗族手工鞋。我仔细研究过了.的确是纯棉质、手工缝制的布鞋,穿起来一定很舒服。本来有心想据为己有,拿起价格牌却发现每双高达788元。艺术嘛,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看看吧,看看也美